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典從簡

燕安靈對於她不得不匆促的離開皇宮而感到懊惱,可是為了安全著想,她也不得不離開皇宮。

她沒有任何理由留在皇宮裏,若是被人發現,治她一個擅闖皇宮的罪名還是輕的。若是引起了皇上的觀注,她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釋得通。

燕安靈怨難平,從皇宮裏撤出來全是她以進為退的手段。在皇宮裏她所表現出來的看清了人生的本性,只要好好活著就好,那是她的策略。若非如此,火翊不會息怒而及時的令太醫搶救她的父親。

她的心思一動,丞相立即就明白了燕安靈的想法,他唯有保證沉默,以傷重為由不閉目養神而避開了火翊對他的探究。

他們父女對人性的弱點把握得相當透徹。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還真的讓火翊一度的覺得他們也是有苦衷的,也就沒有再去追查丞相懷揣著土雷的緣由。也算是放他們父女一馬了。

燕安靈正是以她的這種洗盡鉛華了的清純,不但獲得了火翊的原諒,也讓阿蒙達看在火翊的面子上,對她所做過的事情不再追究責任。還得到了太醫對丞相全力以赴的救治。

火翊不追究丞相與燕安靈的責任,正是給了丞相一家一個全身而退的機會,如果他們從此之後可以本本份份的不再生事,火翊是真的打算不去追究這一次宮變中他們兩人的責任了。

丞相在沒有生出異心之前,他確實是真心實意的鋪佐著幾任皇上,對於昌邑國的貢獻也是得到火翊的認可的。

火翊給了燕安靈台階下,可惜燕安靈非但不感恩,反而又把心思瞄向了火翊。她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終極的目標,昌邑國由何人繼位她不管,但是皇後一位她必須握在手中。

燕安靈機緣巧合之下,從拓跋堅的口中得知了先皇私印的重要性及它的存在。經過分析,她感覺到先皇的私印一定是被太後所得。

先皇死得忽然,拓跋堅匆匆繼位,先皇的私印+一定還來不及交給下任的皇帝。而太後又那麽反其道的沒有住進太後的宮殿,而是住進了先皇後的宮殿,燕安靈由此推斷太後應該是拿到了先皇的私印。這才有了她把太後騙進秘室,欲逼問先皇的私印的事件。

燕安靈原本打著的如意算盤是等她拿到了先皇的私印,就可以以此威逼火翊立她為後。那樣她就可以奉送出先皇的私印做為回報。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很順利,就是在最後的關鍵一步她未能問出先皇的私印的下落,就不得不匆忙出宮。

她想著心事,越想越惱火,想到這一次她錯過了可以跟火翊談條件的機會,整夜都無法安眠。

二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到了。片刻之後,火翊與阿蒙達已經坐在桌上用著早膳。

“今日下朝後,你點上二個小分隊的羽林軍在此候著,今日李權跟陳巖也該回來了。待他們一到帶著他們,咱們一起去探探那朝陽殿裏的秘室。 ”

火翊邊吃邊對阿蒙達安排今日的任務,別人是食不語,安心用膳,他們卻是長年養成的習慣,一有戰事,用膳時也是他們交待與安排任務的戰場。

“好。”阿蒙達聽說要去探查秘室,大有磨刀霍霍立即就出發的沖動。

半個時辰之後,火翊與阿蒙達步入了朝陽殿。自從得知了龍椅下有秘密之後,今日火翊站在朝陽殿裏,目光不自覺的就瞄向上了龍椅的方向。

他還未登基,很自覺的沒有坐在龍椅上,他為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合情合理,決不逾越禮數。

火翊掃了一眼朝陽殿裏來上早朝的文武百官,他感恩於他們對他的認可。不管他們是懼於他手中的兵權,不得不承認他的新皇身份也好,還是真心實意的接納他為昌邑國的新皇,願意擁擠他的的群臣,他在心裏暗自發誓,他會善待他們。

有了前幾日的磨合,文武百官已經漸漸的接受了火翊的身份。今日朝堂上少了一些無用的質疑聲音及敷衍的奏折。許多大臣都進入到了正常的工作狀態。

今日官員遞上來的折子,火翊接過去看了幾眼。他看得出來今日的折子是大臣用心在做事的佐證。對此火翊很是欣慰。

他明白孤掌難鳴的道理。若是把他比喻為魚,文武百官就是水,沒有水的滋養,魚兒也是命不長久的。

“景州蝗災之事,交由戶部陳禮成負責撥出十萬兩紋銀進行賑災。”

火翊先是把關乎於朝廷的政事處理完畢,這才話題一轉,道:“明日本將登基之事,不需要事事都做足程序,本將即信有天神保佑,也信事在人為。步步都按著程序來,勞民又傷財。”

他參加過向任皇帝的登基大典,見多了整個登基大典的繁瑣,整個儀式的完成需要一整日的時間。他心疼於柳婧現有身孕,挺著一個大肚子怕她支撐不住,若是中途退下又難免會被官員留下不好的印象,故有此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