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待定新皇

“現在是爭議這個問題的時候嗎?誠如阿蒙達所說,攝政王那是個閑職嗎?你們只看到拓跋長在世時,他的跋扈,他的專政,可是你們有沒有看到,如果不是他一心一意的打理著朝政,現在的昌邑國還能有這麽的繁榮昌盛嗎?”火翊的聲音冷冷的壓住了眾人的議論聲。

他說話即中肯也沒有歪曲事實,很大程度的得到了一些親近拓跋長的大臣的共鳴。

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認可了火翊的說法,拓跋長生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若不然以拓跋正的好色荒廢朝政,朝廷早就國不象國了。

火翊見尹斯林僅僅隨沉著臉,不再反駁,於是再道:“你們比本將還要熟悉攝政王,你們自己說說看,這是一份美差嗎?若不是美差,你們又為何那麽耿耿於懷於本王攝政之事,若不是美差,那麽你們豈不是更應該說服本將領了這差事,替你們服務。”

火翊的話令尹斯林啞口無語。他不說話,站在他這一邊的大臣也不言語。

阿蒙達在心裏冷笑著,這些人想跟火翊鬥,也不看看有什麽鬥的資本。

丞相坐觀尹斯林與火翊對峙了陣,見尹斯林落了下風,這才插話道:“就是沒有這道聖旨,昌邑國也需要大將軍的守護,老夫擁護大將軍攝政。”

他心懷鬼胎,是他最初推選火翊組建了勤王大軍與拓跋長對抗,現在他若是不站在火翊這一旁,一定會加深火翊對他的懷疑。他就是心裏不願意,表面上也要做出願意的表率。

文官之首的丞相都開口贊同火翊攝政,一些還在觀望的大臣也紛紛出列附和表示同意。

火翊這邊的人更是占了絕大多數。新皇未立,攝政王倒先於新皇確定了下來。至此火翊就順水推舟的應承了下來。雖然他對於這份聖旨的出處還是心存疑慮。為了不在日後再引發對於這份聖旨的質疑,他在應下攝政王之位時說了一句:“今日在座的各位作證,即是皇上的意思,也得服從,在此還請各位兄弟留下印證,同意本將擔任攝政王的在此按下手印,以此證明本將是受你們推選而接下的這一重任,而非是本王做了手腳硬是要擔當這攝政王之位。”

火翊的提議,雖有要挾之意,卻也說得過去,丞相率先在火翊備下的留據薄上寫下了他的名字,阿蒙達隨後跟上,吳一強等人也紛紛上前,簽下了他們的大名,最後剩下尹斯林等人猶豫了一會,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簽下了他們的名字。

他們現在已經沒有了跟火翊爭鬥的能力,只能是先選擇明哲保身。

“丞相大人,現今最為首要的事情就是新皇的選定,國不可一日無君,必須趕緊把新皇的人選定下來,然後由新皇主持皇上與皇後的入殮事宜。”

丞相開口提議新皇的人選問題,這事立即讓所有的大臣都噤聲,等待著丞相的下文。

火翊冷眼看著丞相越俎代庖,按理說此時他身居攝政王之職,職位已在丞相之上。阿蒙達眼中已有了急色,正欲發作,火翊以眼神制止了他的動作。

阿蒙達納悶的望向火翊,不解為何他會讓丞相出這風頭。好像丞相目前是百官之首。

火翊微微的搖了搖頭,阿蒙達只好壓住心頭的不快,不耐煩的聽著丞相道:“昌邑國的傳給向來是采取順位制,由此順下來,理應由八皇子拓跋堅順位擔任新皇。”

大殿一時啞鴉雀無聲,選定新皇是朝廷的大事,他們不再象剛才選火翊擔任攝政王那般的加入太多的個人主義。新皇一旦選定,就不能再改了,他們不得不謹慎考慮。

拓跋長的子嗣並不多,唯有拓跋俟是成年的皇子,卻又不幸早夭,按照順位繼位法,就該是八皇子繼位。

在拓跋正的皇子當中有可以繼位之人,就不能從旁系族人那兒選人。

“八皇子生母嫻妃娘娘,娘家過於單薄,比不得九皇子生母娘家更有能力護得住朝廷的利益。”

尹尚書並不同意丞相的提議。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若是在正常情況下,由嬪妃娘家沒有勢力的皇子擔任偖君是再恰當不過了。這樣可以避免日後外戚幹政。可以眼下皇室的力量過於單薄,若是嬪妃娘家沒有勢力,如何護得弱小的皇上可以坐穩龍椅。

大殿上分成了二派,一派以為首的擁護八皇子按照順位法繼位,另一派以尹斯林為首的擁護九皇子繼位。

九皇子的母妃梅貴妃,其兄長長年駐守國境,是火翊手下一名愛將。他的威望是僅次於阿蒙達之下副將。

火翊即是百官之首,由九皇子繼位,他的愛將更有激情守護好昌邑的國境。

“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若是以勢力來來論英雄,又何來順位之說。你們這是要質疑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嗎?”丞相的話打斷了二派的激烈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