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事死(第2/3頁)

“皇帝最愛讀書,這麽點書怎麽夠。通稟禦史大夫,言天下所有典籍文獻,皆要備份送到此處來。除了紙書外,還要弄一個簡牘版本,萬一皇帝想要看竹簡怎麽辦?”

面對趙佗的要求,禦史大夫馮去疾感覺十分難辦。

天下典籍都要備份進地宮,那是多大的工程量啊?

紙書還好,他們有印刷術。

但要做簡牘版本,那可不知要累趴下多少人。

難辦,但是又不敢不辦。

鎮國侯說的對。

萬一皇帝在地下嫌你書少,想看其他書了,或者是突然不想看紙書了,想看竹簡,誰送下去?

為防萬一,當然是全都要準備了。

趙佗說的這話是政治正確,皇帝聽了,都得稱贊一聲:“鎮國侯想的周全,知朕心意。”

馮去疾只能黑著臉,每天除了處理政務外,就是不停催促手下人天天加班抄書。

趙佗對此很滿意。

秦始皇的地宮,在原本的歷史上,哪怕到了兩千多年後依舊沒有被挖開,用科學手段探測後,裏面的東西保持完好。

這說明趙佗如今修建的帝陵,將是世界上最好的儲藏室。

所以趙佗要趁著這個機會,將天下所有的古籍文獻,什麽《連山》《歸藏》《黃帝外經》,什麽六國史書,諸子百家,盡數塞進去。

這樣哪怕日後華夏大地上再有戰亂四起,兵禍連連,使得典籍文獻受損。

在秦始皇的帝陵裏,至少還有一份珍藏。

先秦時代所有能找到的文獻典籍,都在這裏。

始皇帝的地宮,將比所有的圖書館都要安全。

趙佗怕紙張不耐儲存,還貼心的多預備了一份竹簡版,這樣哪怕有一份損壞,也可以相互對照印證。

“這就是我趙佗為華夏所作的貢獻!”

趙佗在自豪之時,也不忘在裏面塞一些私活。

比如他自己編寫的《物理》。

“還不夠,我要寫更多。”

趙佗往地宮藏書藏上癮了,在每日工作完的閑暇時刻,就開始編撰屬於他的《趙子》之書。

一生的用兵之法。

他所通曉的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地理、天文……

甚至還有各種種類繁多的主義,只要趙佗能想到的,全都一股腦塞了進去。

《趙子》

這是一本脫胎於《公輸殘卷》,又包含萬象的亙古奇書。

等寫完這些後,他還有些意猶未盡。

“皇帝在地下學習之余,那也可以看看小說舒緩心情是不是。”

趙佗秉承這個思路,大肆創作起為皇帝解乏的小說來。

從《猴子歷險記》、《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到什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手遮天》、《至尊骨與重瞳》再到《主神和一萬個世界》等等奇奇怪怪的東西被趙佗寫出來,然後珍藏入盒後一股腦塞進了地宮。

反正他是總指揮,打著為皇帝好的名頭塞東西進地宮,別人也不敢看,也不敢多問。

做完這些,趙佗並未停手,他的目光從地宮中移出來,放到其他地方去了。

帝陵,除了埋葬皇帝的地宮外,還有地上建築和大量的陪葬坑。

地上建築是一座南北向的長方形園區,有兩重墻垣環繞,分內城和外城,整體呈“回”字形,南北長二千四百步,東西寬一千二百步。

在內城、外城之間有各種陵寢建築。

如祭祀的宗廟,宮殿,大大小小的院落,整體上與現實中的朝寢建築一一對應。

按照奉常制定的禮法,在皇帝去世後,帝陵的地上寢宮中,一切都要和生時的做法一致。

每天按照固定的時間,四次在寢宮裏擺上皇帝的飯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住在建築裏的侍從宮女更是要按時疊起和鋪好就寢的被褥,放置洗漱的凈水,以及各種始皇帝常用的器具,總之就是一切要按照皇帝在的時候進行操作,一日復一日,大秦在,則永遠如此。

因為陵寢建築被規劃過甚,趙佗不好插手,而且也沒什麽必要插手。

他的視線放到陵寢建築外的那些陪葬坑裏。

什麽兵馬俑坑、銅車馬坑、銅禽坑、石甲胄坑、葬馬坑、珍禽異獸坑……

趙佗的目標是百戲俑坑和一個自己專門設計的鎮墓獸坑。

借著少府掌管燒制陶俑的便利,趙佗在裏面塞了不少私貨。

他出身軍伍,不想破壞兵馬俑。

但是這兩個坑嘛,那可就能徹底放開了玩。

百戲俑坑裏的人拿著各種奇奇怪怪的長管噴火武器,讓秦人看了一臉懵。

至於趙佗弄出來的鎮墓獸坑,那更是不得了。

棱角分明的鋼鐵戰士,雙手交叉胸口鑲嵌寶石的大頭人、滿頭蛇發的異域女子、刻著“殲星”兩字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