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陽謀(第2/2頁)

其中大部分南越人都以魚蝦、野獸和稻米為食。

唯有信奉虎和蛟的兩部才有食人的習慣。

其中原因,便是他們崇拜的圖騰本身就是吃人的猛獸。

圖騰吃人,這些信奉者自然就有了吃人的理由,甚至發展成了一種部落習俗。

憑借食人之威,蛟部和虎部的戰鬥力最為兇悍。讓這兩部在南越稱王稱霸,統領著其他部族。

酈食其邊說邊搖頭苦笑,他本身是知道南越虎部有吃人習慣的。

但只是耳聞嘛,他覺得憑著自己的舌辯的功力,進了越地也能夠全身而退。

結果聽幸存的譯者說,那些南越人根本不給使者張嘴的機會,上來就割人喉嚨。

這樣的行事,對說客簡直就是絕殺。

苦笑之後,酈食其眼中又閃過一縷精芒。

他向趙佗道:“上將軍,我觀那個譯者所說,閩越人和南越人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族群,在我秦軍南下之前,還曾互相攻伐侵擾,相互間各有仇恨。只是因為我大軍南下,才讓他們勉強聯合在了一起。吾等可利用此事做些文章。”

趙佗嘴角微勾,問道:“先生欲要攻心?”

“然也。越地的環境很復雜,鄙人以為想更容易的打贏這場仗,還是當以攻心為上,攻地為下。”

酈食其撫須道:“殷通將軍在東甌一戰中抓獲了不少越人俘虜,上將軍可下令將這些俘虜放回閩越。並讓他們宣揚,只要閩越願意歸降大秦,之前的恩怨便可既往不咎,和東甌一樣成為我大秦屬國,閩越王無諸也能保留君位和財富。”

“如果閩越人能夠殺南越人來降,一個人頭便可換取相應財物。如果殺的是南越貴族,則得到賞賜就更多。如此,我軍只需用上一些利益,就能得到不少優勢。”

蒙恬贊道:“酈先生此策妙哉,縱使閩越沒有投降我秦國的心思,這消息一放出去,一定能讓他們和南越人互生猜忌。特別是南越人,對閩越定然會大起疑心。重則相互火並攻伐,輕則在暗中互相算計,不可能再同心作戰。此乃陽謀也!”

話落之後,蒙恬又轉頭看向趙佗,拱手道:“上將軍,我認為酈先生此策可行。不過利誘的同時,也可進行威壓。移帥旗和大軍於東甌,做出要大軍南下的勢態。並宣揚閩越如果在一月之內不能投誠,就將大軍南下,將其碾碎!”

趙佗聽得點頭。

酈食其說的攻心是陽謀。

蒙恬的建議,則是在這個陽謀上更添了一把火,還聯動了韓信明走東甌暗渡武夷的策略。

秦軍打著為使者復仇的旗號,移動帥旗和大軍於東甌,可以顯的名正言順,將越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為武夷山那條道的殺招起到掩護。

同時大軍壓境,還能形成對閩越人的壓力。

說不定那閩越王騶無諸,就真的被秦軍的宣傳說動了心,和南越打起來了呢?

如果兩國真的內訌打了起來,那東甌的秦軍就可以直接南下,來一個趁火打劫。

兩國沒有打起來,那勢必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到東甌方向秦軍上面。

那時趙佗就可以按韓信的策略來,將越人引到東甌方向,秦軍奇兵從武夷山方向來一個大穿插。

這一次趙佗還沒自己定策,他麾下的韓信、酈食其、蒙恬三人就已經布置出了一個完善的攻閩計劃出來。

趙佗不是那種不管手下做得好不好,都要發表意見以顯示自己存在感和權威的領導。

眼見蒙恬、酈食其、韓信皆眼巴巴的看著自己。

趙佗微微一笑:“爾等所言甚好,此戰就按照這個計策施行。”

“傳令東甌處,放閩越俘虜回去宣揚我大秦的對閩政策。”

“另移我帥旗於東甌,以作威壓之勢。”

“此戰,我要打下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