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喜訊

秦始皇三十二年。

對統禦天下的秦國來說,是值得銘記,並被稱作多事的一年。

這一年,剛進入十月新年,右丞相隗狀便上書告病,求歸家鄉。

“臣年邁老朽,身軀多有疾病,常臥於床,更偶有失憶之狀。臣自覺身居高位,而無力為陛下效勞,特請辭於陛下,讓位於賢才也。”

白發蒼蒼的隗狀趴在地上,向始皇帝請求讓出帝國右丞相的位置。

對此,朝中諸卿多有預料。

因為隗狀已經七十余歲了。

他是如今還站在秦國朝堂上年歲最大的臣子。

自從秦王政十七年,隗狀擔任丞相,和昌平君搭班共同輔佐秦王政治國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

在天下統一前,隗狀為這個國家算是殫精竭慮,貢獻了很大一分力量。秦之所以能兼並六國,離不開這位老丞相的輔助。

但在秦國統一後,隗狀一改之前的作風,面對君王的任何決定都是唯唯諾諾。

不管是秦始皇要修建宮殿馳道,還是四方開戰,作為右丞相的隗狀都不過多發表意見。

對於丞相府中的各種政務,隗狀也依仗年老為借口,將事情盡數扔給了左丞相王綰。

趙佗剛開始還覺得這老丞相只是個屍位素餐的貨色,接觸久了,才發現此人政治敏感度很高啊。

面對皇帝的任何要求,隗狀都唯唯諾諾,使得統一之後心態膨脹的始皇帝看他很順眼,不會產生君臣沖突。

而對頗有野心的下屬王綰,隗狀將手中實權盡數交出去,使王綰名為左相,實則掌握整個相邦的權利。王綰大權在握,對他這位被架空的右相,自然也是尊敬有加。

說隗狀是屍位素餐,其實沒錯。

但換一個角度想想,就發現他才是那個能平安活到最後,並帶著榮譽退隱的人。

“大概是昌平君之事給了他刺激吧。”

趙佗暗暗感嘆。

當年伐楚之役昌平君叛亂,秦國朝堂被暴怒的秦王政大清理一波。

上到昌文君,下到數百與楚系有關的臣子,或是被誅殺,或是被貶謫流放,與昔日嫪毐之事相比,也不遑多讓。

如此大的變故,讓隗狀有所改變也是正常的。

而現在,就是他榮耀退隱的時候了。

果不其然,面對隗狀的告老請辭,始皇帝愉快的同意了。

對於這位退休的老丞相,始皇帝不僅多有田宅和金錢賞賜,更賜其爵位為駟車庶長,以示褒揚。

“臣多謝陛下恩德。”

隗狀笑眯眯的叩首謝恩。

從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到如今的大一統盛世,曾有無數的名將良相出現,他們聲威冠於天下,堪稱一時俊傑。

但像隗狀這樣能活到七十多歲,帶著榮譽和富貴平安歸鄉的,卻沒有幾人。

與此同時,朝堂中有人的眼睛亮了。

禦史大夫馮劫。

秦國慣例,禦史大夫是丞相預備役,一旦有丞相退休,通常都是由禦史大夫補位。

所以隗狀這一走,大概率是王綰升為右丞相,馮劫補為左丞相。

“我若為左丞相,吾兄馮去疾為秦之上卿,馮無擇為統領大軍征伐南越的主帥。我馮氏一族,將在秦國徹底騰飛啊!”

就在馮劫心中遐想萬千的時候。

數日後的另一場大朝會上,皇帝的任命讓他吃了一驚。

在升任王綰為右丞相後,始皇帝就當眾宣布了左丞相的人選。

“廷尉李斯,為朕並一宇內多有獻策,並修訂秦法,大有建樹,今為左丞相。”

“臣李斯,多謝陛下恩德。”

李斯上前,叩首謝恩。

他擡頭看到旁邊滿臉驚愕的馮劫,眼中閃過一抹笑意。

“馮無擇率二十萬大軍南征百越,若讓你馮劫再在朝中任為丞相,那你馮氏還得了?”

“我這相位,還得感謝馮無擇啊。”

相比於馮劫的驚愕,李斯的喜悅。

趙佗對於始皇帝任李斯為相的事情,感覺理所當然。

“李斯果然當丞相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提前打壓了儒家的緣故,王綰沒有被牽連太多,現在升成了右丞相,還壓了李斯一頭。王綰好像才五十左右吧,比李斯小了十多歲。只要他後面不出亂子,說不定還能和我一起熬死李斯呢。”

趙佗心中暗想。

他如果想大刀闊斧改革秦國的體制,李斯是個絕對的攔路虎。

和儒家走得近的王綰,反而更容易和趙佗合作。

政治場上,是需要盟友的。

按照趙佗的設想,等到日後熬死了李斯,他就可以和王綰進行利益交換,換取對方對自己改革的支持。

再等到扶蘇上位。

上到君王,下到丞相都支持改革。

那這個大秦,將在他趙佗的主導下徹底變天,不用像現在這樣處處都有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