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工農

武功侯趙佗與太子扶蘇於府中秘談一日。

待到數日後,太子正式向始皇帝上書建言,欲劃分天下徭役、兵役區域。

“北人戍北,南人戍南?”

秦宮深處,始皇帝再度打量著扶蘇奏上來的文書,咀嚼著奏疏裏所提議施行的政策。

今日的大朝會上,太子扶蘇公開上書,引得群臣一陣議論。

說是議論,其實也沒什麽反對意見。

因為這事情只需要仔細思量,就能發現扶蘇說的很有道理。

特別是太子這一次上書準備的十分充分,在奏疏裏羅列了許多數據。

比如上一次秦軍征伐河西時,從關中和蜀地征調兵卒和役夫一路耗費的糧食數據,以及從齊魯之地征調兵卒役夫耗費的糧食數據,還有相關人員的病死人數之類的數據對比。

這些用新推廣的秦數羅列的數據,無不顯示著從遙遠之地征調兵卒役夫,耗時極長,損耗極大,病死率很高,確實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秦國一向注重實際利益,之前皇帝和眾公卿的思維還沒有徹底從統一前的區域型國家,轉變到統一後的大一統王朝。依舊按照老規矩行事,結果徒增損耗。

現在被太子一點破此事,朝中就有不少公卿當場站出來附和。

最激動的還不是太子的嶽丈李斯,而是王戊。

太子手裏的數據有一部分就是他提供的。

作為掌管天下農業稅收的治粟內史,王戊這幾年為了填皇帝征戰的窟窿,頭發都不知道掉了多少,每多浪費一石糧食,那都是在要他的命啊。

雖然實行分區域徭役的政策後,會減免一些地方的賦稅,但相比路途上的大量損耗,還是會多不少剩余的。

有節省糧食的妙招,他自然是舉雙手雙腳的支持了。

“臣王戊認為太子之言,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也!”

王戊之後,其他眾卿大都覺得太子之策可行。

見到眾臣皆稱善。

始皇帝也沒有拆自家兒子的台,在朝會上點頭拍板下來。

他下詔命太尉府對這次攻打百越的兵員征調進行優化,盡量多選南方之人,同時治粟內史府則商議相應的減免賦稅政策。

說實行就實行。

雷厲風行,正是秦國的一貫作風。

只是等到下完朝會回到宮中後,始皇帝又感覺有些不對起來。

劃分天下徭役、兵役的政策乍看之下,確實像扶蘇能想出來的,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始皇帝轉頭看向殿旁侍立的趙高。

“尚書令,將太子之前的文書呈送一些給朕。對了,還有廷尉和武功侯的也一起。”

“唯。”

趙高領命,走到殿門口,轉述給自己手下的尚書仆射。

目送那黃姓的尚書仆射走遠,趙高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跳。

尚書仆射。

幸好這位置已經換了人,要還是那位廷尉之子擔任的話。

他趙高這個新任的尚書令,絕對是每天都要心驚肉跳,不得一刻安寢。

尚書令的位置,是始皇帝受傷後,鮮少再乘車外出,又需要趙高幫他潤筆批改文書。所以幹脆將他從中車府令平調為專管文書的尚書令,這樣趙高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皇帝代筆了。

“這秦國的重要文書,大半都是我趙高批復的。許多政策,皇帝也是問過我意見後決定的!”

趙高對此很沉迷。

他回頭,看向低著腦袋打量文書的始皇帝。

“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皇帝永遠當他的皇帝,我趙高,也能永遠的呆在這個國家的權力中央。”

不一會兒,尚書仆射便送來一堆太子、武功侯和廷尉之前的文書,趙高轉呈給始皇帝。

始皇帝將三人的奏疏拿來詳細對比,頗有認真推理的模樣。

很快他就笑起來:“這武功侯有些意思啊,這麽好的建言不自己開口提出來,反而讓太子來,他這是想要幫太子樹立賢能有才的名聲嗎?”

聽到這話,趙高眉眼微動。

從始皇帝的語氣來看,似乎並不反感趙佗如此做。

“太子日後若是登基當了皇帝,武功侯是他的妹夫,想來定會做輔政之臣,依舊權傾朝野。而我趙高呢?”

趙高看著面前的皇帝,心中升起一抹恐懼。

“沒有了皇帝,我趙高什麽都不是。”

……

始皇帝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決了。

趙佗之所以將區域劃分的策略交給太子提出,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足以改變國勢的建言提出。

在數日後的大朝會上,趙佗以少府之職正式上書,提出了兩個重要建議。

“編百工、農學之書。”

“仿照文法學室,興農學、工學室。天下農人、匠人若能通過工、農學室考核,便擁有成為相應工、農之官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