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科技(第2/2頁)

趙佗制造的是雙動活塞式風箱,這玩意兒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概是要到唐宋時期才被人發明出來。

相當於趙佗一個舉動,就將這項技術提高了一千年左右。

有了先進的風箱,爐火的溫度大大提高,在此情況下,炒鋼法的思路也被趙佗提了出來。

具體過程他不懂不要緊,手下自有大秦最優秀的鐵匠來進行鉆研,在兩三個月內就攻克了這個難題,總結出了效率很高的炒鋼方法,使得秦國的熟鐵和鋼的產量和質量得到大大加強。

趙佗在這一年的重點項目除了兵馬俑外,就是提升冶煉技術。他並不滿足炒鋼法的成果,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百煉鋼”的概念。

百煉鋼並不復雜,就是將炒鋼反復的鍛煉,就能使之成為精鋼。以這種鋼打造兵器,將成為這個時代世界上最鋒利的武器。

冶鐵技術的提升,除了提高秦軍的武器質量,對於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樣是大有好處。

用這樣的鋼鐵來打造農具,堅固耐用,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除此外更可以用來采礦、修建水利工程以及各種建築。

趙佗還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口鐵鍋。

當他吃到炒菜的味道的時候,那眼淚可是止不住的流下來。

“還缺了調料啊。”

趙佗對此有些不滿足,只能寄希望於在王離擊破月氏,秦國的商人前往西域通商交流後,能夠給中原帶來更多的好東西。

燒制兵馬俑,改進冶煉技術等種種事項占據了趙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當趙佗成功弄出來百煉鋼鐵後,時間已經來到了秦始皇三十年的初夏時節。

對於大秦皇室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

太子扶蘇的正妻李氏,生下了一個孩子。

相隔幾天後,長公主嬴陰嫚也誕下了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