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分配地盤

賀蘭草原。

秦國上將軍趙佗站在一處小土包上,眺望遠方一眼望不到邊的原野,看著滿地低首的牛羊,和那些放牧的月氏牧民,只覺心胸開闊,感從心來,當時就想要念一首詩。

但趙佗還是忍住了,來自後世的經驗告訴他,無事念詩,並非好習慣。

他又想到剛收到不久的皇帝詔令,輕聲低語:“終於能回去了。”

這一句話,說出了軍中無數秦卒的心聲。

現在是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十一月,距離他們受到征召,遠離家鄉已經快過去了一年。

在經過了近一月的信使往來後,他們這支北伐的軍隊終於收到了來自皇帝的嘉獎,以及同意班師的詔令。

有了皇帝詔令,秦軍才能踏上回家的歸程。

不過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趙佗並沒有在這邊閑著,而是通過各種動作,將草原上的事情安排妥當。

首先是他為了引誘頭曼單於回援所放的那場大火,連續燒了好多天,那段時間裏整個草原都被黑煙籠罩,熾烈的溫度,空氣中飛揚的灰燼,讓無數人見之色變。

好在陰山草原的地形特殊,南邊的北河阻止了大火的蔓延,東邊大大小小的湖泊,進一步限制了火焰擴張的道路。

最終大火熄滅時,只燒掉了大約半個陰山草原,給棲居於此處的遊牧之民留下了一塊活命的原野。

草原上那些殘存下來的匈奴人,已是被嚇破了膽子。

秦軍一把火燒掉了匈奴人的頭曼城,連帶著單於那幾萬放牧在附近的族人和數十萬的牲畜,都被燒死了大半,附近離得近幾個匈奴部落同樣未能幸免,死傷不少。

對活下來的匈奴人來說,火災已經夠可怕了,但之後在草原上傳蕩的消息比火焰還要更加駭人。

天所立的匈奴撐犁孤塗單於,竟然被秦軍擒殺,傳首示眾。

與單於首級一起示眾的,還有左谷蠡王烏鹿虛,右谷蠡王須蔔當等匈奴王侯的腦袋,近乎將匈奴高層一網打盡。

上層如此,下層的匈奴人在秦軍和月氏人的聯手圍攻下也是損失慘重,戰死和被俘的人數達到了三萬余。

這樣的戰爭結果,讓草原之民既驚又懼,一部分匈奴人在僥幸逃命的左骨都侯呼延蔦的帶領下遠遁漠北,逃離這片傷心之土。

剩下的匈奴人,則是被秦人新任命的單於伊韓邪招攬。

寒冬即將來臨,這時候逃往荒涼的漠北,並不是什麽好選擇,普通牧民活命的機會太低了。

這樣還不如投靠秦人,按照伊韓邪的宣傳,只要他們歸附秦人,就可以繼續留在這片草原上放牧。

到了最後,伊韓邪收攏的匈奴人數達到十五萬左右,牲畜也有數十萬頭。

聽上去挺多,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原本留守的老弱婦孺,加上秦軍放回去的一部分匈奴人,可戰之兵不過三四萬左右,和投靠秦軍的兩部月氏實力差不多。

“匈奴在漠北龍城附近還有一些部族,呼延蔦帶人逃亡那裏,匈奴這個名號大概還會繼續使用,這一來陰山南北便各有一匈奴,形成南北兩匈奴的局面。”

趙佗想到這裏,淡淡一笑。

他對於逃掉的北匈奴並沒有放在心上。

現在頭曼已死,冒頓年紀幼小且還在東胡為質,沒有雄主的帶領,就憑漠北那些被打殘的三瓜兩棗根本翻不起什麽大浪。

且伊韓邪帶領南匈奴歸附秦國,受到諸夏文化的影響後,這些匈奴人會和北邊的那些同胞越行越遠,最終成為秦人真正的附庸。

趙佗甚至已經開始盤算起,如何將南匈奴秦化,以達到對其真正的掌控。

和親?

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可以讓匈奴單於和諸多貴人之子,前往鹹陽“留學”,學習諸夏文化,並用特殊的“教材”對他們進行洗腦,宣揚效忠大秦的思想。

同時再對降服的南匈奴開放關市,用代表諸夏文化的商品滲入普通牧民的生活。

如此南匈奴的上層、下層皆被套牢,被諸夏文化所影響侵蝕,南北兩匈奴之間,不管是在經濟還是文化上的差距都會越來越大。

甚至會出現南匈奴視北匈奴為野人的情況,雙方根本不會再有合流的可能。

當然,這些只是趙佗的初步設想。

其靈感來源於歷史上漢朝的做法,等到回朝後他就會向皇帝上書,到時候有朝中諸多大臣商議,進行方案上的補齊,自然會更好。

除了匈奴外,還有歸附的兩部月氏,趙佗也有類似的想法,用文化的力量,真正的讓這些草原民族融入秦國。

不過現在月氏人的作用,主要還是和伊韓邪的南匈奴形成相互監視的局面。

趙佗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重新分配了草原上的勢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