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大興土木(第2/3頁)

現在正是秋季九月初,正是他最喜歡的橘子成熟的季節,在橘子旁邊還擺滿了各種滋味的蘸醬和面食,看上去頗為美味。

只是此刻的李斯,沒有絲毫想要大快朵頤的意思。

他看著剛從府外回來的李於,神色嚴肅道:“長公子放棄向皇帝諫言了吧?”

李於忙點頭道:“我已將父親的話轉告給長公子,他覺得父親說的是,不準備諫言了。”

聽到這話,李斯這才松了一口氣。

事情源於來自東方的燕、齊方術士。

燕、齊靠海,素有海中仙島,仙神長生不死之類的傳說,向來為人所相信。

燕王、齊王等都曾是這群方術士的忠實粉絲,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隨著秦滅六國,這群方術士也被招攬到了鹹陽,其中鼎鼎大名的有侯生、盧生等人。

這些人自有討好君王的手段,瞅準了始皇帝有渴求長生,向往仙神的心思。

他們便常宣傳玄奇之事,又使出了一些怪力亂神,讓人難以說清原理的把戲,使得始皇帝對他們頗有信賴。

隨著上將軍帶大軍出征,以及渭北的齊國宮殿即將收尾。

盧生等人抓住這個機會,站出來給皇帝建言,說在渭南修建宮殿,象征天極紫薇垣,以渭水對應天上銀河,可將鹹陽與天宮對標,應證秦之天命,顯皇帝至尊之位。

秦始皇向來好這一口,對此深以為然。

便在六國宮殿的修建尚未結束的時候,再次征召徭役,於關中大修新的宮殿,以象征天上的“帝星”。

同時因為渭水對應銀河的關系,他還要將昭襄王時代於渭河上修建的復道橫橋進行擴建,以象天極閣道。

這又是一項大興土木的工程。

李斯雖然知道修這些宮殿對國家沒什麽好處,但他更清楚的知道,這是始皇帝的意志。

法家一向是以皇帝為尊。

而在秦國統一之後,皇權更是達到了極點。

皇帝的意志就是一切。

皇帝說什麽,就是什麽。

更別說此事還關系到天極帝星,對應天命之類的敏感東西,他李斯可不敢在這事情上發言。

秦國朝堂上,群臣都是歷經風雨的老江湖,在這種情況下,各自閉嘴不言,任由皇帝修他的新宮殿。

群臣不言,則徭役再起,關中大興土木,四處征召黔首服役。

這樣的場景讓身為長公子的扶蘇感到不妥。

他站在秦國長公子的位置上,覺得如今帝國在外以數十萬大軍征伐胡人,內有各郡召集民眾修建馳道,同時還在推行各種統一工程,已經是使得民不安息,黔首疲於奔命,死於道路,可謂淒慘。

且六國故地初定,民心不穩,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還要大修土木,修建這種高規格的宮殿,對國無益,完全是在損害秦國的利益。

扶蘇認為自己身為秦國的長公子,在父皇做出這種舉動的時候,是有責任勸諫的。

但扶蘇被趙佗提點過,不再那麽魯莽,趙佗不在,他不好商量。

經常找自己玩耍的妻弟李於,卻是另一條路徑。

扶蘇便將他有心勸諫皇帝的事情告知了李於,以此來獲取自家婦翁的意見。

李斯聽到李於的傳話後,當時就嚇了一跳。

他的嫡女嫁給了長公子,他們是翁婿,兩者是天然的盟友,李斯對於扶蘇自然是十分上心。

李斯連忙通過李於轉告了自己的許多話語,將扶蘇給勸了下來。

他估計要是扶蘇真硬著腦袋去勸諫皇帝,多半要挨一頓呵斥,在皇帝心中分量得減一減了。

“六國宮殿都修了,再修一個信宮也沒什麽大不了,只要皇帝喜歡,沒必要為了些許小民前去觸怒。”

李斯心中自語,他知道扶蘇頗有悲憫之心,如果留在鹹陽,日後恐怕還會和始皇帝再起沖突,真的傷腦筋。

李於看到自家父親的模樣,眼珠子一轉,便猜了個大概。

他嘿嘿一笑,說道:“父親,我聽說皇帝要修一條大道,一路塹山堙谷,直通北疆,這是個浩大的工程,修完之後必有功勛。”

“而我秦國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長公子如今雖已加冠,但尚無功勛可言。”

“不如勸說長公子請命,向皇帝請求主持這個大道工程,如此既可讓長公子得到功勛,日後能遠勝諸公子,同時也讓長公子遠離鹹陽,避免再做出諫言之事。”

李斯一怔,接著反應過來,望向自己的兒子,頷首笑道:“你這想法譬如一箭射二鳥,確實不錯。”

“讓長公子離開鹹陽,去主持這項修道的大工程。不僅能為他積攢功勛,還能讓他一路多看看真正的世界是什麽樣的。”

“等他見多了黔首暴屍荒野,人命如草芥的場面,想來也就會習慣,正好改一改他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