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上將軍(第2/2頁)

李牧聽聞匈奴主力到來,一改之前的畏懼之勢,布奇陣迎擊,從左右兩邊包抄匈奴,最終斬殺匈奴十幾萬人馬,將其主力重創。

這是一場很經典的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後進行一擊必殺的戰例,取得了重大戰果。

如果李牧不用計謀,想要在草原上和匈奴作戰時取得這樣的戰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以步對騎,不用計謀,很難對這些遊牧民族造成巨大傷害。

王翦點頭道:“你這次是要取河南地,又和李牧的防守不同,耗不起那個時間。所以你該想辦法讓那些月氏人自己聚集主力來作戰,你再尋機將他們的主力殲滅,河南地就能輕易入手。之後再攻入河西時,也會輕松不少。”

趙佗咧嘴笑道:“就像之前誘使齊軍在甄城決戰?這我熟啊。”

王翦一怔。

和趙佗對視。

兩人不約而同的笑起來。

……

從頻陽回來後,趙佗已是胸有成竹,對於這一次北伐之戰,已經有了大概的思路。

接下來的時間裏,他整日和酈食其以及新加入的陳平,一起研究各種對付胡人的戰術,推演戰爭形勢。

與此同時,年後過了農忙時節,始皇帝征召了大批徭夫,負責轉輸糧秣,將大量的糧草裝備囤聚在上郡、北地郡和隴西郡三地。

正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相對於從關東各地征召的兵員尚在前來的路途上,還需要數月才能抵達目的地,來自雲中、雁門、上谷、代郡的精銳騎兵已經先一步被征調到了北地郡。

大量騎兵聚集,正等待趙佗前去訓練,並推廣他弄出來的騎兵三寶。

十月底的大朝會上。

始皇帝不再等待。

他身穿威嚴肅穆的袀玄黑衣,高坐帝榻。

他的目光掃視殿中群臣,最終落在武官前列的大庶長趙佗身上。

“自古華夷不兩立,我秦國與戎狄乃為世仇。”

“昔我祖秦仲,為周之大夫,奉周命誅西戎,身死於戎地。”

“秦仲有子五人,借周兵七千,伐西戎,大破之。於是並有犬丘之地,至此為西垂大夫。”

“至於宗周末年,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我祖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至此我秦國乃立,世為諸侯。”

“後又有文公伐戎,收周余民而有之,地至岐。至於穆公之世,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天子以召公賀以金鼓,致伯稱霸……”

始皇帝的聲音低沉有力,按照這個時代的傳統,開戰之前盡述秦國與戎狄蠻夷之間的種種糾葛仇怨。

這讓趙佗感覺心神激蕩。

秦人的立國史,堪稱是與戎狄蠻夷的血戰史。

這廣袤的關中秦土,正是一代代秦人先祖披荊斬棘,和蠻夷浴血拼殺得來,每一寸土地都沐浴著秦人和戎人的鮮血。

這才是真正的尚武民族啊,面對戎狄蠻夷,只有征服二字!

始皇帝的話語到了尾聲,聲音頗為高昂。

“胡夷無道,趁我諸夏內戰,劫掠而至,侵奪趙之故塞,占河南之地,欺虐我諸夏子民。”

“今朕為皇帝,當承秦之武風,驅逐胡夷,收復諸夏故土,讓這天下之間,唯有我大秦之土,而無胡人之地!”

“大庶長趙佗,武功赫赫,為朕之良將,今拜為秦國上將軍!”

“當北擊胡人,收服夏土,揚我大秦雄風!”

隨著始皇帝聲音落下。

趙佗立刻上前,領命應諾。

“臣趙佗,必驅逐胡人,揚我大秦雄風!”

趙佗的聲音激昂有力,雙眼熠熠生輝。

他是三十萬秦軍的統帥。

上將軍趙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