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不給儒家(第2/3頁)

想到紙的種種妙用,他就有些手癢難耐,畢竟他李斯可是個書法大家,見到這種新奇的書寫載體,自然是恨不得在上面大寫一筆。

就在他走入自家府邸的時候,卻見李於的仆人正從屋中急匆匆的往外走來。

“見過主君。”

那仆人看到李斯入府,連忙恭敬行禮。

李斯點點頭,注意到這仆人手中握著封好的信牘,隨口問道:“這是送往哪裏?”

仆人忙道:“是送往蜀地,寄給大君子的。”

“嗯,去吧。”

李斯微微一笑,心道兄弟和睦,真是讓他這個老父高興啊。

想到這裏,李斯入府之後,並沒有徑直回屋,而是前往李於所在。

李於正坐在案前,拿著一卷簡牘,搖頭晃腦。

聽到屋外傳來腳步聲,他回頭望去,見到李斯進來,眼皮微跳,嘴裏卻笑道:“父親回來了。”

李斯頷首道:“下次給你兄長寫信,可以不用竹簡了。”

李於臉色微變,忙道:“父親此話何意?”

“何意?”

李斯一笑,舉起手裏的六張黃紙晃了晃:“你看看這是什麽!”

“帛?”

“紙!”

李斯上前,將手中的紙放在案上,小心的抽出一張鋪開,然後讓李於取來筆墨,在兒子驚訝的目光中,在這紙上寫了一個字。

橘!

李於也伸手拿起一張紙,扯了扯,說道:“此物居然能夠書寫。但摸上去,感覺遠不如絲帛啊。”

“孺子懂什麽?”

李斯嗤笑一聲,說道:“此物雖然比不上絲帛,但勝在便宜啊。你可知這東西是什麽造出來的。”

李於問道:“何物所造?”

李斯笑道:“麻頭、破布,甚至廢棄的鞋履皆可造紙。據趙少府說,日後還能用樹皮、木頭、竹子,甚至是草也能造紙。其價錢可比帛便宜多了!”

“草也能造紙?”

李於臉露驚訝,又想到李斯剛才話裏提到的人名,問道:“這是趙少府造出來的?他竟然還會這種本事。”

李斯感嘆道:“是啊,他這少府還真是當的名副其實。這紙能夠書寫,比簡牘便宜,還比絲帛輕便,兼具二者的優點,且堅韌……”

嘶……

隨著撕裂聲響起。

就看到李於手中的麻紙已經被撕成了兩半。

沉默。

“豎子,你幹的好事!”

李斯罵了一句。

他有些心疼。

皇帝可只給了他六張啊!

李於尷尬道:“父親說此物堅韌,我忍不住試了試。”

李斯哼了聲,伸手把剩下的五張紙拿起來。

“今上準備讓少府大量造紙,用來輔助我秦國統一天下文字。日後這紙推廣開,天下法吏都將用此物來書寫謄抄。簡牘這東西,或許就要被淘汰嘍。”

李斯說著,忍不住搖頭感嘆。

以他的見識,自然能看出這種兼具便宜和輕便的書寫載體出現,意味著什麽。

將改變世道啊!

不過作為“便國不必法古”的法家門徒,他對於這種方便治國的新東西,接受度一向很高。

“統一天下文字啊。”

李於則咀嚼著這句話,又盯著李斯手中那五張紙,特別是那張寫了“橘”的黃紙。

他蹙眉道:“父親,此物除了方便政務和律法推行外,還能讓人更易讀書,有這東西在,諸子學說恐怕將會更加容易普及。”

方便讀書?

李斯一雙老眼瞬間眯了起來。

是了,李於這句話倒是提醒了他。

他一直想著紙能幫助行政和推廣律法。

倒是忽略了,此物還將讓讀書的成本降低。

這個時代,一般用竹簡進行書寫。

一枚竹簡,少的能寫二十余字,多的則寫三四十余字。

據他所知,像儒家的《論語》,如果用竹簡來書寫,需要五六百枚竹簡之多,重量達到一百多斤(秦斤)。

這般昂貴的造價,如果不是頗有資產的貴族和富家子弟,根本就讀不起書。

但如果換成用紙來寫的話。

同樣的字數,紙的價格會便宜很多,而且還擁有輕便的特性,其普及性將遠遠超過竹簡。

紙的推廣流通,定能讓諸子百家的學說流傳的更廣,讓更多的人得到讀書學習的機會。

而諸子百家中,論普及性,自然是儒家最高了。

儒家那群博士雖然在上次的尚公主事件中遭受了重創,被剝奪了參政權,但始皇帝並沒有廢除周禮。

儒家,在山東之地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

若是那些儒家門徒用紙來謄寫經典,傳播出去,後果不堪設想啊。

“你說的沒錯,我當向陛下建言,此物只能用來進行政務處理和推行律法。”

李斯眼中閃過一抹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