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諸夏一家(第2/3頁)

說完之後,李斯悄悄側首,瞥了趙佗一眼,嘴角微微上勾。

李斯!

趙佗氣的牙癢癢。

他在前面沖鋒陷陣,大殺四方,憑借口中唇舌,壓得殿中分封派擡不起頭。

正要趁著羌瘣搭話,畢功於一役的時候,李斯卻突然搶在他之前開口,摟走了收尾之功。

你李斯既然想開口,那你就早點說啊,搶我話頭幹嘛!

趙佗心中郁悶。

不過,秦始皇並沒有馬上下決斷。

他反而將目光重新落到那幫分封派身上,平靜道:“諸卿以為如何?”

此刻殿中寂靜一片,雖然皇帝問的是“諸卿”,但誰都知道他問的是那些分封派,可還有話說?

這是給他們的最後一個機會了。

但此時諸位博士,以及那些支持分封的武將公卿,卻是找不出回答之語。

趙佗說的諸侯反叛之事確實發生過,周朝也確實是因為諸侯而亡,甚至就滅在被周天子所分封的秦國手上。

面對這赤裸裸的現實,博士們一時間想不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諸位武將功臣則感覺事情太敏感,要是他們再開口支持分封,那萬一皇帝來一句,我封你土地,你要是到了封地就給我造反,或者你的兒孫日後造反,那又該如何?

且除了趙佗之外,李斯那些話同樣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支持分封,等於讓陛下一統天下的功績成為虛幻,這帽子太大,他們可不敢戴。

趙佗與李斯,兩人相互唱和,將所有分封派的銳氣全給打散了,無人再敢提分封之事。

但王綰畢竟為左丞相,分封之議,也是由他提出,自是有些不甘心。

他沉聲道:“大庶長和廷尉所言有理,分封諸侯確實有隱患。但若是不行分封之政,則齊、燕、楚邊地遼遠,政令難行,又該如何?”

王綰臉色蒼白,但眼睛直盯著趙佗。

皇帝不喜歡分封,他王綰不知道嗎?

當年嫪毐靠一技之長,封為長信侯。

居於山陽之地,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後來又以河西太原郡封給嫪毐,號稱嫪毐之國。

又有文信侯呂不韋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威名赫赫。

這兩人彼時氣勢滔天,權傾朝野。

雖然這兩人最終都被皇帝除掉,但他們給皇帝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故而秦國不再行實封之事,君侯之爵位也只有虛封租稅。

皇帝討厭分封,王綰知道。

但他還是要提出來。

因為他提出分封,並非只是為了私心,而是齊、燕、楚三地對鹹陽來說真的太遠了。

數千裏之遙啊!

這時代的交通條件又不好,來往不便,如果行郡縣制度,那對邊遠之地來說,非常的不方便,很難得到及時管理。

所以王綰才提出這種郡國並行的制度。

以離鹹陽較近的趙魏韓之地為皇帝直屬郡縣,其余較遠的邊地則分給諸子功臣。

這樣一來,既能讓這些諸侯拱衛中央,也可以方便治理當地。政令不由鹹陽出,而是各地行各法,因地制宜,自然能將邊地妥善經營,讓剛剛打下的天下得到安穩。

他王綰,是真的在為秦國考慮。

只是如今被大庶長和廷尉連聲質問,指出分封制的種種弊處,王綰也無話可說。

分封制確實有弊處,這無可否認。

但你們既然說分封制不行,那些邊地遼遠的問題就擺在那裏,總得弄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出來吧!

面對王綰詢問,李斯眉頭一皺,這問題有些棘手。

就在李斯思索的時候,趙佗卻面容平靜,給出了一個答案。

“修路!”

“修路?”

王綰驚愕的看著趙佗。

李斯也驀然擡首,群臣紛紛側目相視。

“然也,於諸侯故地治大道通行!”

趙佗回憶著腦海中的前世記憶,朗聲道:“此道堅固易行,車馬便於急馳。其連通海內四方,東窮齊燕,南極吳楚,北連趙代,西接巴蜀。”

“如此四方通暢,同時於天下各處遍設驛傳,若遇急令,使者一日之內可行六百裏,皇帝詔令所達,再無阻礙。”

“邊地若有變故,大軍亦可沿馳道疾馳而至,巡守四方,則大秦天下再無邊患可言。”

“大路條條,直通鹹陽!”

趙佗很平靜,也很自信。

因為歷史上秦朝為了統治諸侯故地,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秦始皇在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就開始在全國大修馳道。

不管趙佗說不說,這件事都會做,他只是將這件事提前說出來罷了。

他如今提出來,不僅回答王綰所言邊地難行詔令的問題,而且因為是他提出來,日後在馳道之事上,他還能有一些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