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分封之論(第2/3頁)

秦始皇此時覺得,趙佗提出的這遷徙之策確實妙哉。

遷徙六國宗族,不僅能消除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增強秦帝國對諸侯故地的統治能力。同時這批貴族大多頗有資產財富,將他們遷入關中,還能大大增強人口,同時讓大量財富湧入關中之地,這還真是一舉兩得之事。

就在他感覺心情舒暢之時。

殿中諸臣中,王綰見到事情此時正講到齊地之事,特別是皇帝提到一句“齊地僻遠”,不由眼前一亮,這可真是個好開頭。

他立刻站起來,高聲道:“臣王綰昧死啟奏陛下。臣認為遷徙六國宗族雖能防止諸侯復辟之危險,然不僅耗時日久,所耗軍力財力甚重、且縱使遷走六國宗族後,因楚越、燕遼、齊魯等地偏僻遙遠,我秦國新吏尚缺,怕是也難以統禦。”

“縱使後面法吏增多,能分遣諸侯故地,然天下九州,風俗各異,民眾常習六國之法,今統禦時日尚淺,恐怕難用同一法度而治理天下,此殊為不美。臣今有一策,可不耗費朝廷一兵一糧,便可使我大秦四方安定,再無動蕩之危。”

王綰聲音高昂,此話一出,頓時響遍整個秦宮大殿。

群臣神態各異。

右丞相隗狀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也不看人。

站在殿尾的諸位儒家博士則是神色興奮,一個個躍躍欲試。

早被王綰說通的辛勝、楊原、羌瘣等高級武將,眼中閃光,頗有興奮之意。

就連趙佗也聽到站在他身側的蒙武、王賁等人呼吸變得粗重了不少。

分封一啟,對於他們這些武將好處最大,面對這種關鍵時刻,誰又能心如止水呢?

趙佗只見到殿中群臣中,唯有廷尉李斯面露冷笑。

“王綰到處邀人摻和,李斯果然早已收到消息,等會兒他定然要開口反對。我當搶在他前面開口才是,否則要是李斯一個人就把這分封懟下去了,那我之前去過王綰府邸之事,可就真的難以洗清了。”

趙佗心中暗想,同時目光望向帝榻上的皇帝。

只見秦始皇的面容格外平靜,他似乎什麽都知道,又像是什麽都不知道,只是用一種淡漠的話語說道:“哦?左丞相所言何策,可使我大秦四方安定啊?”

見皇帝並未生氣,反而耐心詢問。

王綰心中一喜,將早已在肚子裏打了很久的腹稿立刻稟上。

“臣所言之策,乃是效仿昔日三代之政,於僻遠之地行封建之事。”

王綰說到此處,深吸一口氣,高聲道:“今諸侯初破,燕遼、齊魯、楚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陛下封諸公子各為諸侯,輔以良相勇將,因地而制宜,為大秦鎮守邊荒,開拓疆土,如此則不耗陛下軍力,便可徹底平定天下,使我大秦能得萬世之國祚!此乃固我大秦社稷之法,唯上幸許!”

王綰的話說完後,殿中鴉雀無聲,只余呼吸聲可聞。

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帝榻之上的皇帝。

他們想知道皇帝,到底同不同意。

然而秦始皇的面容很平靜,沒有回答,反而是目光掃視殿中,對群臣道:“諸卿可有所言?”

此話一出。

那些站在殿門附近,早已躍躍欲試的博士們忍不住了。

博士仆射周青臣率先附和道:“臣周青臣昧死奏於陛下。昔殷行分封,有六百年之社稷。周眾封建,則有八百年之天下。今陛下掃滅六國,君臨天下,秦之統繼於殷、周之統,自當行三代之事,此乃師古而長久之法也!”

“臣淳於越附議,今陛下平一宇內,天下疆土盡歸秦國,縱使三皇五帝亦不及陛下功績之萬一。然今陛下位居至尊,君臨四方,子弟卻為匹夫,宗室外無輔弼,若將來國有田常、六卿之臣,外無助力,何以相救哉?”

“不如遣諸公子、勛貴功臣為諸侯,如此封藩建衛,使得諸公子、功勛貴臣皆能有尺土之封,享富貴榮華。日後縱有國之變故,四方藩屬也有勤王護國之力!如此方能使得四方有治,萬民有歸!天下方能長久安定!”

淳於越聲音激昂慷慨,他的話中不僅僅提到分封秦始皇諸位公子,更將勛貴功臣也加入其中。

王綰、周青臣、淳於越三人所言封建之事,分別從地遠難治、秦繼殷周之統、封藩建衛護國勤王等三方面進行闡述,陡然一聽,十分的有道理。

殿中眾功臣大都興奮到了極點了。

急性子的羌瘣更是當場道:“分封之法,確為安定長久之策!”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楊原、辛勝等老將也跟著開口支持。

一時之間,除了王賁、蒙武兩人還穩得住外,整個殿中附和聲一片,頗有壓蓋全殿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