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帝號紛紛(第2/3頁)

“昔日秦、齊兩國並雄於世,兩王互相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可見秦有以地域稱帝的打算。如今秦王一統天下,不如就稱‘中帝’如何?”

一個博士引昔日齊秦互帝之事,推出“中帝”名號。

“中帝?”

“不妥不妥,以吾之見,或可稱虞帝,亦或是益帝?”

另一個長須博士立刻否決對方提議,一口氣想出了兩個名號。

提出“中帝”名號的博士頓時眉頭緊皺,質問道:“何為虞帝、益帝,典出於何?”

長須博士撫著額下長須道:“吾查典籍,知秦之先乃昔日之伯益。”

“伯益輔佐舜帝馴服鳥獸,被任命為‘虞’之職,所謂‘益主虞,山澤辟’是也。”

“之後伯益又佐大禹治水。大禹亡歿之前,欲禪讓天下與伯益。可惜被大禹之子啟用武力所奪,方有夏後氏一朝。”

“故天下本為伯益所有,今伯益後代,嬴姓子孫重取天下,這是上古就已經注定的事情。”

“追秦帝業之祖,得姓之祖,乃伯益也。不如就尊伯益之名,曰‘益帝’。或以伯益之職為號,曰‘虞帝’,此亦可稱之為天命也!”

“益帝,虞帝?不夠尊貴!”

眾博士為了帝號再次相爭起來。

誰都想自己鼓弄出來的帝號被秦王政采用,成為天下之主的名號。

故而紛紛貶低對方所取的帝號,同時吹捧自己想出來的,一時間眾博士吵得口水橫飛,唾沫四濺。

仆射周青臣聽到眉頭直皺。

七十個博士,七十張嘴,轉眼之間,就冒了幾十個帝號出來。

各個引經據典,爭得不可開交,讓他這個仆射也很無奈。

周青臣幹脆轉身,欲出博士學宮,出去透透氣。

就在這時候,他看到學宮角落裏正有個年輕人,看著那些吵得面紅耳赤的博士們,臉上露出笑,笑中似有不屑之意。

周青臣眉頭一挑,上前叫道:“叔孫通,眾博士皆苦思帝號之事,你乃孔氏門徒,想來必有高見,當可說說。”

叔孫通,孔氏傳人的弟子。

因為他的老師孔鮒推卻了秦王政征辟,但又害怕秦王政發怒怪罪,就讓弟子叔孫通前來鹹陽受命。

不過不知道是秦王政心中生氣,還是因為其他的緣故,這叔孫通並沒有被任命為博士,而是為待詔博士。也就是等待被任命為博士的人,只能算作是預備役。

因為這叔孫通乃是孔氏門徒,所以周青臣對他頗有關注,如今看到這個年輕人臉上表情有異常,不由心生好奇,就開口詢問。

聽到仆射周青臣問話,叔孫通連忙拱手問好。

他略一猶豫,便說道:“吾聞上古帝王之前,尚有三皇為尊,曰天皇,地皇,泰皇。今觀秦王之功業,已是上古帝者不能及也,不如取‘皇’字為號,方顯尊貴可言。”

“皇?”

天皇。

地皇。

泰皇。

周青臣眨眨眼,感覺格局一下打開了。

……

和其他各公卿貴族,博士學宮等地方一樣。

如今的大庶長趙佗府邸,也同樣是人才匯聚,共同為大王的帝號獻言獻策。

趙佗雖然早就知道帝號之事的答案,但知道是一回事,中間的過程又是另一回事。

現在整個鹹陽的人都在為大王的帝號苦思冥想,各公卿官署整日開會討論,各種大會小會不斷。

他趙佗自然也不能落後,也要和眾軍功同僚開會商討此事才行。

這樣才能顯得他趙佗將大王的帝號放在了心中,為此盡心竭力思索呢。

此刻,府中燈火悠悠。

趙佗坐在上位,臉帶微笑的看著府中眾人,他也想聽聽自己麾下這些狗頭軍師們,到底能想出些什麽名號。

諸人分別是涉間、酈食其、酈商、黑臀、西乞孤、鐘離眛、盧綰等老部下。

其中酈食其以右庶長之爵,帶著他的弟弟成功落戶鹹陽,成為光榮的帝都居民,在鹹陽城中購房置地。

如今就是酈食其這個趙佗麾下最有文化的人,在為眾人講述秦國的先代古事,好從中尋找帝號的來源。

“秦之先,乃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又生子名大費。大費又生子,曰大廉……”

話到這裏,盧綰搶先靈感爆發,叫道:“這麽多大?看來大王的先祖都喜歡大字啊,那要不然就叫大帝!”

盧綰興奮道:“大這個字多好啊,原來是大王,稱帝後就叫大帝,意思簡單,威武霸氣啊!”

大帝?

主位上,趙佗眨眨眼。

他感覺“大帝”這個名號,歷史上有人叫過似的。

盧綰話音落下,旁側便有鐘離眛說道:“既是叫大,那不如用太字。太者,大中之大也。就叫太帝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