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趙佗伐代(第2/3頁)

秦王政取來斧鉞以及虎符,親手交予跪在地上,雙手高舉的趙佗。

手握虎符,趙佗便能統率數萬秦軍。

親持斧鉞,趙佗就有專制生殺大權。

趙佗擡頭,看著面前的秦王政。

秦王政低首,看著面前的趙佗。

四目相對。

一切盡在不言中。

台下。

王賁、蒙武等老將看著台上君王授予斧鉞的一幕,在感嘆之時,眼中也不由有落寞之色閃過。

一代新人換舊人啊。

至於蒙恬、王離等年輕一代的秦國俊傑,更是神色復雜到了極點。

昔日位於他們之下的少年,如今竟讓他們感到遙不可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與此同時,台下更有萬眾高呼。

“大王萬勝!”

“趙將軍萬勝!”

“吾等必滅代虜,為大王砥定天下!”

三萬關中秦軍山呼海嘯,聲音化成滾滾浪濤,向著四周傳蕩。

周圍送行的無數秦人也跟著叫喊起來。

關中黃土之上,聲若雷震,氣湧蒼穹!

秦軍誓師完畢,立刻啟程。

他們將要出關北上,沿途收聚等候在其他地方的秦軍,一路抵達代地,為秦王政廓清北疆,消滅仇敵。

車轔轔,馬蕭蕭。

秦軍士卒威武雄壯,排成整齊的隊列,向著函谷關方向進發。

然秦軍離開灞上不久,行至鴻門之時。

已經歸隊,被任命為短兵二五百主的酈商駕馬奔至趙佗車前。

“將軍,前有公主儀仗,似為將軍送行。”

趙佗平靜點頭,此刻大軍還未出關,送行之事並無大礙。

他走下戰車,步行至鴻門前的一處空地上。

那裏有女子所乘的安車停靠,周圍侍從環繞,見到趙佗走來,皆是連忙施禮退讓。

趙佗走到車前,見少女已等候在此。

少女青衣襦裙,亭亭玉立。

沒有過多的言語。

她從侍者手中取來酒水,漂亮的眼睛盯著趙佗,眼眶有些發紅。

“此番遠征,妾願君子凱旋。”

趙佗看著少女離愁姿態,笑道:“公主勿慮,待趙佗為大王掃滅六國,便回鹹陽尚公主。”

說著,趙佗從滿臉通紅的少女手中,接過酒水,一飲而盡,轉身離去。

他的身後。

有少女幽幽歌聲傳來。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

秦國恒山郡以北的代城。

代乃殷商古國,傳承久遠,至春秋時為趙襄子以詭計所奪,遂為趙有。

其地險峻,位置頗為重要,是故城高墻厚,城池雄壯。

“橫陽君被趙政殘殺,秦人更是驅逐代使。那趙政必將發兵代地,殘虐北疆,吾等復國越發無望啊。”

一處頗為富麗的宅邸中。

張良紅著眼睛,看著面前的幾個同伴。

韓國公孫信,魏地名士陳馀,魏國公孫魏陵。

這些人或是從秦國東郡兵的圍剿中逃掉,或是自齊國的追捕中逃亡,終究再次相聚在代地中。

這裏,已經是他們這個復國團隊的最後一片樂土。

聽著張良咬牙切齒的話,三人皆低下頭顱,氣氛沉重。

橫陽君韓成一向是復國團隊的首領人物,雖然本事不大,卻是一杆凝聚人心的旗幟。

如今這旗幟轟然倒塌,還被秦人肢解成幾段,對他們這個復國團隊的打擊可謂巨大。

還是陳馀開口道:“齊王無信,驅逐吾等,乃是自斷生路,可謂豎子難與謀之。但這代王趙嘉倒是頗有信義和眼光,子房勿要太過擔憂,如今吾等與代人聯手,未必前路無望。”

張良冷笑道:“代國小邦,城池不到十座,兵卒不過數萬,別說是秦國大軍,就算趙政只派一支偏師前來,都能將之剿滅。吾等何談前路?”

陳馀臉色難看道:“代人實力不足,那不是還有匈奴嗎?聽說匈奴使者這幾日便將抵達代城,與趙嘉盟約。”

“匈奴?呵呵,就憑那群十多年前被李牧擊破的蠻夷嗎?”

張良神色越發譏諷。

與匈奴聯手,共同抗擊秦國,山東諸侯並非是第一次幹這種事情。

秦惠文王時,韓、趙、魏、燕、齊五國合縱攻秦,因擔心力量不足,還曾邀約匈奴之兵加入。

結果秦將樗裏疾兵出函谷,與五國和匈奴聯軍交戰於修魚。

那一戰,秦軍俘虜韓將申差,大破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聯軍八萬二千人,對山東諸侯來說,乃是一場大慘敗。

故而張良對於和所謂的匈奴聯手,並不看在眼中。

他低語道:“且胡人向來沒有信義,聽說燕國之前曾聯絡匈奴共抗秦國,結果秦軍伐燕,匈奴不僅沒有按照和燕國的約定攻擊秦國關中,反而趁機劫掠燕地,就這種無信之國,也能依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