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東陽陳生(第2/3頁)

他原本對王翦將他派到趙佗麾下任將,還有些不舒服。

昔日在宮中時,蒙恬為中郎將,趙佗只是個小小中郎。如今兩人身份對轉,趙佗為裨將軍,蒙恬卻成了他手下的校尉,這種反差放到誰身上也會感覺不舒服。

但蒙恬還是點頭應命了,一來那是上將軍之命,他蒙恬是敗軍之將,哪能有拒絕的資格。

二來就是蒙恬很快反應過來,這是王翦在幫他。

蒙恬率軍慘敗於水澤中,不管理由再多,他終歸是打了敗仗,按軍法是要受懲的。

王翦以戰事未定沒有懲他,反而讓蒙恬到趙佗這支偏師裏來,這是擺明了要讓他戴罪立功啊。

在這種情況下,蒙恬又豈會不識好歹,拒絕王翦的美意呢?

更何況之後趙佗對他頗為尊重,私下裏時常對他以蒙君相稱,這讓自尊心極強的蒙恬感覺很舒適,很快就適應了下來。

蒙恬對於成為趙佗的下屬,似乎並沒有那麽強的反感,接受的很快。

相比於蒙恬,趙佗對這事有自己更深層次的看法。

王翦老了。

此番滅楚就是王翦的最後一戰了。此戰之後,王翦會真正的隱退,所以他要在自己尚有能力時再為王氏結下一些善緣。

今日他幫蒙恬,讓其跟著趙佗戴罪立功。這般行為足以交好蒙氏,若是日後王氏有難,以蒙恬這種耿直的性格,難道會坐視不理嗎?

除了為王氏計外,王翦這樣做也有可能是在為趙佗著想,他相信以趙佗之前的表現來看,定然能夠處理好與蒙恬之間的關系。他這是在給趙佗緩和與蒙氏關系的一個機會啊。

畢竟蒙恬之前在宮裏不理趙佗,給他甩臉色的事情,還是有人看到並傳出來的。

在趙佗有意交好的情況下,秦軍南下東陽的路上,他和蒙恬之間的關系果然大有進展。

兩人不說成為朋友,但已經是能夠和睦相處,關系頗為融洽。

“上將軍派白孟將軍率兵抵達善道南側,為我軍遮蔽此段路程,在四五十裏內不用擔心被楚人襲擊後勤糧道。”

“但若是再深入楚地,就無法庇護了。我軍糧道拉長後,定然會成為楚軍襲擊的目標。將軍還需多考慮此處啊。”蒙恬看了眼案上的地圖,拱手諫言。

趙佗點頭,蒙恬說的沒問題。

他們這支偏師最大的弱點就是後勤糧道,因為秦軍南下繞道,失去了淮水運輸的優勢,他們這支大軍一路所需都要人馬轉輸。

東陽此去淮陰三百余裏,按正常行軍要走十多天呢,一路上數萬大軍人吃馬嚼,每日耗費的糧草非常多,所以他們的後勤糧隊也十分龐大,且運糧部隊的行進速度,會比大軍更慢,就很容易造成脫節後被敵軍襲擊。

如果楚軍派人襲擊趙佗的糧草成功。那麽四萬秦軍就會遭遇斷糧之危,不說當場崩潰,但肯定沒有再繼續進攻淮陰的力量,這支偏師直接就廢掉了。

糧秣輜重,兵爭之事最重要的東西!

面對蒙恬的建議,趙佗笑道:“蒙君所言有理。只是此去淮陰三百余裏,這麽長的路程怎麽能時刻戒備到楚軍襲擊糧草。與其徹夜防備而導致我軍疲憊不堪,不如化被動為主動。他楚人不是要來襲糧嗎?我就給他襲擊糧食的機會!”

蒙恬立刻醒悟,說道:“將軍欲要主動誘殺楚軍,故而此番出征才打的羌瘣將軍旗號?”

“然也!若是打我趙佗的旗幟,那些楚軍恐怕會更加小心,換成羌瘣將軍的旗號嘛,想必更能迷惑楚人之心。”

趙佗笑著道:“蒙君,你去把那陳嬰叫進來吧,我要問一問這一路地形,看看路上是否有合適的地點。”

“唯。”

蒙恬慨然應諾,大步轉身,去叫那陳嬰進來。

“陳嬰?”

看著蒙恬的背影,趙佗卻突然覺得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但想了想又記不起什麽具體的事跡。

“應該不是什麽秦漢名人,大概是這年代叫嬰的人太多了吧,聽著這名字就感覺耳熟。”

趙佗搖了搖頭。

這時代起名為“嬰”的人真的很多,出名的有什麽灌嬰、夏侯嬰、子嬰。

不出名,隨處可見的還有什麽王嬰、李嬰、季嬰……

這陳嬰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平平無奇,隨便一個陳氏男子都可能取這名,想來也不是什麽著名人物。

……

就在趙佗召楚人陳嬰詢問一路地形的時候。

善道城外的楚軍營帳中。

楚軍諸將也在舉行軍議。

“王翦果真派了一路偏師繞道東陽,準備繞開此處水澤,直取我軍淮陰之地。據斥候所探,那路偏師有數萬人,打的是裨將軍羌瘣的旗號。”

景同將得來的軍情向諸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