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宿命之敵(第2/3頁)

二來則是因為楚軍好不容易聚集了近十萬兵力,其中不乏精銳。而他們的糧草卻只夠幾個月所食。如果項燕選擇南下後撤,那麽不僅是秦軍撐不住,他楚軍也撐不住啊,等到幾個月後糧食耗盡,他麾下的十萬大軍就會因缺糧而離散。

大軍離散容易,想要再聚集起來那可就難了,特別是在如今楚國大部分地區都落入秦軍手裏的形勢下,或許這將是他項燕最後一次掌控十萬大軍了。

與其等到大軍離散,還不如在兵力尚存的時候,和王翦拼一波,搏一個大勝的希望。

項燕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除了之前所說的原因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因素讓他放棄了南下撤退,留在淮水南岸和王翦拼殺。

因為他項燕是楚國貴族,是響當當的荊楚男兒。

“陳郢之敗,非我無能,乃國力不如,以及那庸主負芻的牽制。”

“而今日,你有兵力優勢,我亦有地利可倚。你有秦王信任,我同樣有大王聖明。如此,你我便可以堂堂正正的打一場,比一比誰的兵術更高強!來一場公平的決鬥!”

項燕高昂著頭,再次看向淮水方向。

他已經派了哨探,以及發動沿岸的楚人平民日夜沿著淮水巡邏,監視隨時可能出現的秦軍船只,並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了烽火。

如果王翦選擇以船只裝載士卒渡淮,從楚軍後方登岸,那麽只要發現秦軍的船只出現,楚人就會立刻燃起烽火警戒四周,然後附近的楚軍部隊就會快速趕到,對渡河的秦軍進行半渡而擊。

項燕轉頭,又望向善道以南。

如果王翦選擇避開善道的大片水澤沼地,向南從東陽方向繞道襲擊淮陰,那也無妨。

南邊雖然地勢趨向平坦,水澤減少,不適合楚軍的水澤伏擊戰術。

但若是秦軍選擇南向繞道,那他們也將失去淮水這條補給線。

那可是近二十萬秦軍啊,他們只能依靠民夫從後方用牛馬車輛的方式輸送糧秣,糧道會拉得很長。楚軍甚至不需要和王翦的主力交戰,只要斷掉秦軍後方的糧道,同樣也能獲得勝利!

“所以,王翦你就只能正面攻來。”

“我在這裏等著你。”

項燕嘴角泛起一抹笑。

他和王翦,已是宿命之敵。

……

善道以西的寬闊地帶,隨著秦國大軍的到來,營寨連綿不絕。

主帳之中,王翦高坐,諸將各分左右。

興軍主將蒙恬站在帳中,滿臉苦澀的匯報完此番軍情。

“一萬興軍,折損兵力達到五千人之多。蒙恬啊蒙恬,你這小子到底會不會打仗啊!”

性格最急躁的羌瘣開了口,眼睛瞪得老大,滿臉的不爽。

蒙恬臉一紅,面對嘲笑只能默默低頭,承受屈辱。

趙佗看不下去,辯解道:“此事也不怪蒙校尉,那善道附近地勢復雜,水澤連片,吾等秦人又素來不習水性,更不知此方水澤深淺,被楚人利用葦道伏擊也是正常。別說是蒙校尉了,恐怕就是軍中老將領軍,也難逃此番戰敗。”

蒙恬擡頭,感激的看了趙佗一眼。

羌瘣則是勃然大怒:“趙佗,你說誰呢?”

趙佗微微一笑,道:“我說的自然不是羌瘣將軍,將軍素來足智多謀,面對此番困境,自有辦法吧。”

面對趙佗的譏諷,羌瘣反而大笑一聲,哼道:“算你趙佗說對了,我羌瘣自是有辦法解決。”

“哦?羌瘣將軍真有解決楚軍利用水澤蘆葦伏擊的辦法?”

不僅趙佗驚訝,諸將也將目光放過來,就連主座上的王翦也頗為好奇的看向了羌瘣。

感受到眾人或是驚訝或是好奇的目光,成為中心點的羌瘣,得意洋洋道:“辦法簡單的很啊,直接一把火將這些蘆葦燒光不就好了。沒有沿途的蘆葦擋住視線,那些楚人安能伏擊我軍,恐怕還未接近,就被我軍的弩箭射翻在水裏了。”

火攻?

眾將大眼瞪小眼。

王翦則是翻了個白眼。

他轉頭望向趙佗。

“趙佗,你認為羌瘣將軍此言如何。”

趙佗皺了皺眉,回道:“對付蘆葦擋道,楚軍伏於其中。一把火燒盡自然是好。只是若燒蘆葦,當在秋冬之時,一把火下去,立刻能成片燒毀。”

“但如今卻是春夏之交,蘆葦萋萋自帶水分,且天氣水潤潮濕,下方又全是水澤窪地,就算真能燒起來,恐怕也十分緩慢,且還需要擔心風向問題。要燒遍這連綿二三十裏的道路,何其難也,就算一路順利楚軍不來襲擾,恐怕得旬月之久。”

“而且就算我軍一路燒到善道城,那城中的楚軍退往後方,繼續用此法對付吾等又該如何?善道離淮陰之間可還有近百裏的水澤沼地啊,一路燒過去,那得到什麽時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