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奪爵升爵(第3/4頁)

盧綰在心中喃喃自語。

相比於盧綰和酈商被趙佗用俘虜和功勞喂到官大夫級別,鐘離眛的爵位晉升速度,那才讓人感到震驚。

鐘離眛去年因為被秦國豎為楚人降秦的典型,被賜爵為第三級簪裊。

之後跟隨趙佗擊破十萬齊軍,按分潤的功勞能升級到不更爵位。

就在這時候,他竟然率百騎西行,在齊軍潰逃的路上,活捉了齊國大司馬田沖。

那可是一國大司馬,十萬大軍的統帥啊!

其爵位官職甚至能和王翦相比,這樣的活捉大功,又是在秦齊交戰的關鍵時刻,更顯的十分重要。

後來鐘離眛又跟隨趙佗參與了擊破項渠,攻取壽春的戰役,其中多有獻策之功,故而經過王翦的慎重考慮,決定將其直接晉升為五大夫爵位。

半年之間,鐘離眛從一個小小的第三級簪裊,跨升到第九級五大夫,其升級速度之快,讓所聞者無不感到驚駭。

不過沒人不服,因為鐘離眛活捉了齊國大司馬,就憑這個功績,足以壓垮所有的質疑。

有本事,你也去捉一個大司馬啊?

當鐘離眛戴上鹖冠,成為與西乞孤、白榮同列的五大夫時,他雖然竭力讓神色平靜下來,但眼中的激動是難以掩蓋的。

他沒有像盧綰一樣當場說出效命之語,而是對著趙將軍跪拜稽首,以示感激之情。

將鐘離眛從地上拉起來,趙佗看著眼前升爵之後滿臉喜色的諸將,腦海裏不由浮現出之前被他奪去爵位的兩個五百主,還有那個被砍了腦袋,爵位自然也無了的二五百主。

秦法嚴苛細密,整個秦國每日因犯法而奪爵者不知有多少。

有人立功升爵,又有人犯法奪爵。

一進一出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獨特的平衡呢?

這一日,除了趙廣、涉間、黑臀外,趙佗麾下諸將皆得到了爵位晉升。

這三人爵位暫時沒有變化,是因為五大夫以上的爵位都需要回到鹹陽之後才會下發,所以他們並不擔心。

按趙佗的估算,這三人參與甄城之戰,憑借大破十萬齊軍的功勞,升爵到左庶長,是肯定穩了。

之後又大敗項渠,南下攻破壽春,最後又被王翦分潤滅國的功勞,三者功勞相加,升爵到右庶長也有可能,後續若能再打一些勝仗,那就更加穩了。

算完諸將功勛,趙佗又不由審視自己的功勞。

他本為中更,率軍在甄城大破十萬齊軍,作為主將,自是得到全功,再加上之前的曲轅犁累功,升爵到右更爵位肯定是沒有問題。

但若是想再進一步,升到第十五級的少上造爵位,那就有些困難了。

首先與項渠一戰,對低爵位者來說,自然是大功一場。

但趙佗爵位太高了,擊破項渠三萬楚軍,實際的斬獲只有一萬多,且沒有抓住敵方主將。這點功勞對於想要升到少上造的趙佗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換成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趙佗的等級太高了,想要升級爵位所需要的經驗值太多,區區一萬多的斬獲,也就墊個底罷了。

要知道當初李信跟著王翦伐燕,從中更躍升為少上造爵位。

除了一路攻城略地,分潤到滅燕之功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李信作為主將千裏繞襲遼西,截獲了整個燕國的宗室貴族,公卿大臣。同時還擒獲了秦王政點名通緝的燕太子丹。

這般大功下,李信才能升爵為少上造。

另外一個值得參考的是,就如王翦這位老將,之前他攻滅趙國,只是從大上造升爵為駟車庶長。到滅了燕國,又從駟車庶長升為大庶長,至今沒有封侯。

故而王翦在灞上誓師,向秦王政請求田宅時,面對秦王政問他“將軍行矣,何憂貧乎”。

王翦則是還了一句抱怨回去:“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連滅兩國的王翦尚且不得封侯,可見秦國的爵位到了後面是有多麽的難升。

所以趙佗想要升級到少上造,那就必須要拿出和李信同等的功勞出來。

他如果獨自領軍攻破壽春,打下楚宮,擒拿楚王負芻和楚國宗室貴族,這般滅國大功,想要升到少上造自是穩穩當當,甚至秦王大喜之下,讓他再躍升一級到大上造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趙佗放棄了獨享滅國虜王之功,只拿了攻破壽春外城的軍功,哪怕事後能分潤到一些滅楚的功勞,但總是差了一些。

他缺少像李信那樣獨自截獲燕國宗室公卿,擒拿燕丹這種極度重要的大功。

“還差一點,我若想升為少上造,恐怕只能應在他身上了。”

趙佗的目光再次望向東邊。

這一次,他的眼中滿是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