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趙佗墜馬(第2/3頁)

等到酈食其說完,趙佗卻笑了起來。

“酈先生所言甚是,我若是堅守東郡,自是不怕他田沖手下的十萬齊軍。只是,我卻沒有堅守之意。所以這一次,還得多加謀劃。”

酈食其愣了下,緊接著雙目亮了起來,有些激動道:“將軍,你莫非是要吞下這十萬齊軍?”

“然也!”

帳外,天色漸晚,明月高升。

軍帳帷幕之中,兩個男人卻在悄聲低語,不時有輕笑聲回蕩。

……

自陳留前往東郡濮陽,趙佗這一軍又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抵達時已經進入秋季。

一路走來,已經能看到路邊田野中的農人開始收割莊稼。

秋收。

南方秦楚之戰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若是誰先扛不住,撤兵回去侍弄秋收之事,那就會給對手留下破綻,一不小心,就會遭受致命一擊。

不過項燕和王翦皆是沉穩老將,秦楚也是大國,國力還經得起消耗,哪怕這一戰耽誤國內的秋收,他們也不會撤兵退下。

所以照眼前的形勢,兩軍多半還要在淮北再對峙幾個月,直到有一方耗盡國力,才會決出勝負。

若要打破眼下僵局,尚需一場新的突發事件。

濮陽。

古稱顓頊之墟,乃是上古時代顓頊古帝的都城所在,因而又被稱作帝丘,到春秋時又是衛國的都城。

秦置東郡,將衛君遷徙到野王之地。

濮陽就歸了秦國所有,被設置為東郡的郡治所在。

此地據中國要樞,不獨衛之重地,抑亦晉鄭吳楚之孔道也,和齊國手中的甄城一樣,都是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故而趙佗率兵直奔此地,東郡郡尉奉詔征召的兩萬兵卒和民夫也都屯聚於此,等待著已經接到秦王詔令和虎符,獲得東郡兵力指揮權的裨將軍趙佗前去接手。

這一日。

剛上任不久的東郡郡尉屠睢,帶著一幹屬下等在濮陽城外。

或許是因為十萬齊軍屯兵於邊境,給東郡的秦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讓這一兩個月來整個東郡境內的氣氛都極為壓抑。

為了提振士氣民心,郡尉屠睢今日組織附近秦人都到城外來觀看那位擁有“背水一戰”名聲的趙將軍,帶著兩萬秦國精銳來此的場景。

親眼見到有兩萬秦軍助陣,東郡的秦人就不用再懼怕邊境上的十萬齊軍了。

所以這一早上,濮陽城外人頭攢動,無數人擁擠在一起,爭相踮腳,想要看一看那位威名極盛的趙將軍到底是個什麽模樣,是不是真如傳言中說的那麽年輕。

“趙將軍啊,聽說他才十多歲,還未加冠呢!”

“是啊,這麽小的年紀,竟然就擁有了中更爵位。這速度也太快了吧,我聽說,趙將軍說不定是咱大王流落在外的庶……”

“胡說造謠,趙將軍的爵位明明是他自己打出來的,你可曾聽過泗水之畔背水一戰乎?”

“就是,莫要瞎說,小心到頭來狗命不保,還要連累吾等。”

……

就在東郡眾秦人議論紛紛的時候,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來了,趙將軍來了!”

眾人舉目望去,果真見到西方道路上,正有一支黑甲軍隊向著此地行來。

車轔轔,馬蕭蕭。

在開道的車兵和騎兵之後,便是矛戟高舉,黑旗招展的秦國大軍。

只不過,當那支秦軍走到近前,等大多數人都能看清時,許多人卻滿臉愕然。

因為這支秦軍竟然軍容不整,行軍隊列頗為散亂,且許多士卒一邊走還一邊說著話,跟隨在側的秦軍軍吏也不太管事,甚至有些軍吏還加入其中,邊走邊聊。

好在這些軍紀散漫的只是普通士卒罷了。

沒看到簇擁著主將大纛的數千短兵就顯得十分精銳嗎?

精神抖擻,步伐整齊,一個個的都是勇猛壯士。

一看這些士卒的體型,就讓人想起《詩》中所言的“羔裘豹飾,孔武有力”一句,有這些壯士守衛東郡,何懼那齊國軍隊。

更別說,這支軍隊的主將,更是秦國赫赫有名,功勛卓著的少年將軍趙佗,盛名之下更讓人期待無比。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大纛之下的一匹駿馬上。

趙將軍似乎是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騎術,沒有坐戰車,而是騎在一匹高大威武的戰馬身上。

趙將軍頭戴威武的鹖冠,身上穿著精致的甲胄,腰間還配著華麗的長劍,處處皆透露著威嚴高貴的氣質。

只是因為距離太遠,再加上周圍短兵簇擁,讓許多人難以看清趙將軍那年輕的臉龐。

“哈哈哈,趙將軍來了。本尉早已等候多時!”

東郡郡尉屠睢,大笑一聲,帶著一幹屬下向著趙將軍的戰馬走去。

趙將軍似乎與屠郡尉頗有交情,連忙下馬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