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滅楚之策(第2/3頁)

羌瘣臉紅脖子粗,說話中氣十足,到了最後甚至鄙夷起李信伐楚時的奇策。

趙佗眼神微冷,但沒有說什麽。羌瘣話糙理不糙,如今秦軍占據兵力優勢,堂堂正正壓上去才是正理,不說能穩勝,但至少不會像李信的策略那樣有巨大的失敗風險。

只不過這樣一來,秦楚兩軍幾十萬人在此決戰,可就是一場硬仗,哪怕秦軍最後贏了,死傷也將不計其數。

畢竟楚人面臨亡國之危,已經是沒有了退路,必定個個奮勇。

再加上他們還有地利和氣候優勢,秦軍想要一舉擊破楚軍的幾十萬人,很困難,就算勝了,也定是慘勝。

所以相對於從正面壓上,其他裨將軍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見。

比如有裨將軍提出,由王翦自率大軍與項燕對峙於淮陽,將其吊在此處,然後派兵增援楊端和麾下的南軍,猛攻楚國右司馬所部,待到將楚國右司馬擊破後,就可繞到項燕後方進行合圍夾擊。

其中裨將軍馮無擇還提出了一條全面出擊的策略。

以秦軍眾而楚軍寡,可用相應人數在此對敵佯攻,將項燕拖住。

然後發揮秦軍的兵力優勢,擠出數萬秦軍,從東邊漫長的楚國邊境突擊而入,四處攻略楚國城邑,進行燒殺破壞。

楚軍主力被王翦拖在淮陽、上蔡一線,國內空虛,定然無法抵擋這突入其腹地,橫沖直撞的數萬秦軍。

如此一來,那支秦軍就可斷楚軍糧草,燃其積蓄,殺其子民,讓楚國境內狼煙四起,處處皆為警戒。

項燕麾下楚軍聞之,必定士氣大降,人人思慮家鄉親人是否受難,哪還有什麽作戰的心思。到時候王翦就可以抓住這機會,一舉擊破楚軍,獲得大勝。

此法一提出,幾位裨將軍叫起好來。

但趙佗卻覺得王翦不可能采用這法子,雖然聽上去不錯,奇正結合,但其實都是李信策略的變種版本,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若是按馮無擇所說,那些突入楚境的秦軍遭遇楚人的頑強抵抗怎麽辦?

他們深入楚境,背後糧秣缺乏,全靠搶掠維持,一旦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在楚境崩潰。屆時這支軍隊一敗,則王翦和項燕兵力相當,想要擊破楚軍,恐怕就難上加難了。

而且楚人也不是一動不動的死人,如果王翦派出秦軍繞道突入楚境,那麽在淮陽處的秦楚兵力就差不多了。

項燕極有可能反守為攻,與秦軍決戰,若是出現一點差錯,秦軍主力被項燕擊敗,那繞道突入楚境的秦軍也就沒了用處。

總之,這法子風險太大,以趙佗對王翦的了解,他不可能選取。

畢竟,空國之兵而出,絕不可大意馬虎。

果然,王翦面對諸將獻策,只是淡淡一笑,並未有任何點頭認可之意,直到他看到坐在羌瘣旁邊的趙佗還未發一言,不由生出好奇心來。

“趙佗,諸將皆已獻策,唯你尚未開口,莫非你心中有什麽好策略?可說來聽聽。”

隨著王翦聲音落下,帳中諸將全都將目光落到了趙佗身上。

人的名,樹的影。

趙佗在李信伐楚一戰立下大功,年紀輕輕就和他們這些裨將軍並列而坐,自然是有些本事的,眾將也都好奇他會提出什麽策略。

羌瘣剛才被趙佗一陣吹捧,怒氣熄減不少,但依舊懷有敵意,不由低聲譏諷道:“這小子能有什麽策略,說不定也就是和那李信一樣,想著再率一支奇兵去偷襲楚都呢?畢竟他都去過一趟,將路線踩熟了,只是這一次那楚王怕是早有防備嘍。”

有裨將軍點起頭來,不少人心中也是這般想法。

畢竟趙佗上一次不管是獨自帶著奇兵繞襲楚都,還是背水一戰大破楚軍,都是采用的險招奇策,以此觀之,趙佗此子恐怕也是和李信一般好奇好險啊。

面對那一雙雙眼睛注視,趙佗略微思索後,便開口道:“末將曾聞吳孫子所雲,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如今楚軍雲集淮陽一線,士氣高昂,我軍並無戰勝之機,強攻之下,必定死傷慘重。當依兵法‘不可勝者,守也’,上將軍可讓我軍諸部在陽夏至於上蔡一線,廣修營壘屏障,以拒楚軍。”

“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緩緩構築壁壘墻垣,整修訓練士卒,如此便可以逸待勞,等到楚軍士氣衰竭,兵卒欲歸,上下離心之時,便是我軍戰機出現的時候。”

“屆時上將軍便可率大軍而出,一舉攻破楚軍,獲全勝之功,此乃兵法所雲,守則不足,攻則有余。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