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公子身份

接下來,趙佗和幾位公子、公主又聊了一些楚地的風物人情。

那兩位小公子說著說著,話題又轉到那個叛徒熊啟的身上。

公子高說早晚要把叛徒抓回來打死。

公子榮祿則說等叛徒抓回來了,他要對著叛徒狠狠吐口水。

兩個幾歲的小公子義憤填膺時,趙佗卻注意到扶蘇幾次欲言又止,神情隱現哀傷。

趙佗若有所思,通過這麽長時間的接觸,他對扶蘇此人也算頗有了解。

這位公子並不傻,相反還很聰慧,在學習上頗有能力。

只是,扶蘇的性格中有著仁厚重情的一面。

而昌平君和昌文君,對他的影響又太大。

對扶蘇來說,自他出生後,就很少享受過父親給予的關愛和教導,時常陪伴他教導他的除了出身楚國的母親外,就是那兩位留在秦國,有意與他親近的楚國公子。

秦王政太忙太忙,他自即位開始,就面臨重重危機,有太多的大事費盡了他的心力。

長安君成蟜伐趙叛亂,嫪毐與帝太後謀逆,借著嫪毐之事扳倒呂不韋……再往後便是繼承歷代秦國先王的遺志,發動滅國大戰。

滅亡韓國,消滅趙國,征伐燕國,覆亡魏國,再到去歲的李信伐楚……

大事一件接一件,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秦王政去處理,去掌控,去操心,哪怕他夜晚躺在床榻上,腦海裏也依舊想著秦國的種種軍國要事。

他還有多少精力和時間去關心自己的兒子?

秦王政只有偶爾閑暇時方才想起扶蘇,招來問對考校,但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斥責居多。

在這種情況下,已退閑在家的昌文君和有意參與的昌平君兩人,便趁虛而入,以溫和善意的面貌接近,以敦敦教誨引導著扶蘇。

他們甚至在無形中,還代替秦王政,行使了作為父親應該盡到的一部分責任,教育。

如此種種,日積月累。

扶蘇與他們之間的感情不可謂不深厚。所以,當他知道昌平君叛亂的時候,不由自主的發出“叛亂必有緣由”,甚至欲要為兩個楚國公子辯護的聲音。

那一刻,扶蘇並不是以“秦國公子”的身份為“秦國叛徒”辯護。

而是對扶蘇來說,那是兩位他最尊敬的老師,甚至是某些程度上的“父親”,他是從個人的角度,從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角度來為兩位最敬愛的長輩進行辯護。

這就是扶蘇性格中的情。

但扶蘇卻沒有認識到,以他的身份地位,不該說出那種話。

他是秦國公子。

熊啟,則是秦國的叛徒。

故此,扶蘇那一日在殿中,徹底惹怒了秦王。

趙佗見其神色頗為哀痛,再聯想到扶蘇與兩位楚國公子的關系,就猜到大半。

他本無意參與秦王政諸公子之事,至少現在不想也不願摻和進去。

但無奈扶蘇和嬴陰嫚是同母兄妹,又對他頗為友好,趙佗多次借著扶蘇的名義進入宮中。在旁人眼裏,趙佗哪怕再不願,恐怕也會被聯系到扶蘇身上。

趙佗略微猶豫,主動開口道:“公子可知那熊啟深受大王信任,為什麽還要選擇背叛我秦國?”

扶蘇愣了下,轉而拱手道:“敢請趙君賜教。”

“因為他是楚國公子。”

趙佗沉聲道:“哪怕熊啟生在秦國,長在秦國,當了十年的秦國丞相,但終究改變不了他的身體中流淌的是楚王羋姓血脈。在熊啟的心中,他認同的是楚國公子的身份,而非秦國丞相的身份。”

“熊啟選擇了自己的身份,就會站在這個身份的角度上做事,故而當楚國將要遭遇滅亡之危時,他就在淮陽舉起反旗,斷了我秦軍後路,從而讓楚國大勝,免掉覆亡之危。”

“這就是他熊啟背叛的緣由,他認同自己楚國公子的身份,有拯救楚國的義務和責任!”

“楚國公子……身份……”

扶蘇低語著,他想起那一日和秦王政在殿中的對話,面對他所說的“反叛必有緣由”的話,秦王政怒吼的就是“熊啟是楚國公子”!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身份”。

趙佗見扶蘇似有所悟,便正式亮“劍”。

“公子通曉儒學,想來亦知孔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語。若是將其反過來說,便是‘在其位,謀其政’。”

“一個人有了自己的身份,那就該以這個身份的立場出發,去做這個身份該做的事情,此等道理,先代賢者亦是早有言語。”

說到此處,趙佗圖窮匕見。

“正如公子乃是大王之子,嬴姓血脈,一出生就決定了公子的身份。不管公子如何想,如何做,在天下人的眼中,公子的身份始終都是我秦國的長公子!”

“所以公子所思所想,所做之事,都該以秦國長公子的身份出發,一切行為都要以我秦國利益為重,以公子嬴姓一族的利益來做事,如此才是‘在其位,謀其政’,才是符合公子身份所該做的事情!只有這樣,大王才會更加喜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