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東向(第2/3頁)

眾人都笑起來,趙佗嘴角也泛出淡淡的笑意。

他望了眼帳中諸將,特別是涉間、趙廣二人,見他們神色從容,想來是明白自己為什麽選擇走東邊的原因。

除了白榮所說的補給食物是一個問題外。

最大的原因還是,現在可不同於他們奇襲壽春時的情況。

那會兒有李信和蒙武在淮北給他們的偷襲打掩護,沒人知道有這麽一支秦軍悄悄的順著淮水向壽春進發,所以趙佗這一部才能一路順暢的抵達壽春城下,發動突襲,並達到震懾楚王的目的。

到了如今,他們已經在楚人面前暴露了蹤跡,若是再順著原路往西走,三五日之後等到“三萬秦軍”的謊言破碎,各地勤王的楚軍聚集壽春城下。

楚王定然會惱羞成怒,派遣大軍一路追殺。而那時秦軍往西沿著淮水逆行,不僅沒有補給食物,而且因為地形崎嶇,行進速度會很慢,只要楚人急行而來,是很有可能追上的。

且楚王還可能傳令在淮北的楚軍對他們進行攔截,如今的淮北戰場,項燕大破李信軍,楚軍一路高歌猛進,收復了潁水以西不少被秦軍奪取的城邑。

若是項燕收到命令派人奔馳,堵在西邊的淮河北岸,甚至有堵死趙佗這一支部隊的可能。

前有人堵截,後有追兵,還無補給輜重,往西走原路,看似生路,實則是一條死路!

相比而言,繼續往楚國東部走,看似深入險境,離鹹陽越來越遠,其實比西邊更安全。

因為楚國東境征召的數萬兵卒都在項燕麾下,正在潁水以西的淮北戰場追擊潰敗的秦軍。

楚國東境的城邑,大都處於空虛狀態,一座大城,恐怕也就千余人守衛,小城更是只有兩、三百人。

以趙佗麾下的六千兵力,那還不是虎入羊群,一頓亂殺。

且東境城邑之間經過開發,不僅有大路連接,還有諸多城邑可供秦軍取食,讓他們不用再擔憂食物的問題。

而且……

“涉間,明日你麾下士卒盡數換成楚軍甲胄,帶著那些投降的俘虜為前鋒,為我中軍開道,拔取前方城邑,打開前往鹹陽的道路!”

“唯。”

涉間起身,拱手應諾。

到了晚間時刻,秦軍士卒個個吃飽喝足,開始進入酣睡,養足體力,準備明日的行軍。

趙佗,則來到宅中一處安靜舒適的房間。

“進來吧。”

趙佗得到允許之後,安靜入屋,見到辛梧正躺在榻上,受傷的手臂搭在床上,神色狀態已經比之前好多了。

“下吏趙佗,參見辛將軍。”

趙佗拱手行禮,他在官職和爵位上都遠低於辛梧,自然該姿態恭敬。

辛梧看著眼前的少年,笑道:“我都說過了,你趙佗可是我的救命恩人,關系已和尋常人不同,在沒有軍務的時候,你不用以軍職相稱,你我兩人大可親熱一些。”

聽到這話,趙佗也不客套,便笑道:“既如此,那佗就鬥膽稱一聲‘辛公’了。”

“隨你,我也當你做自家晚輩了。”

辛梧呵呵笑著,他看著眼前少年的模樣,神色不由恍惚起來。

趙佗派兵追逐潰卒沖擊壽春,並嚇唬楚王的事情他已經聽說了,再加上下午聽到的“三萬秦軍”之事,更是讓他心中既驚訝又贊嘆。

這種種事跡,均為臨機應變,又合乎兵法之道,其中展現出來的智慧,足以讓他這個沙場老將都贊成不已。

且趙佗一個區區十幾歲的少年,就敢帶著幾千人潛入萬乘之國的國都,派幾百士卒站在壽春城前嚇唬楚王,這等膽識魄力,豈是一般人能夠做到了。

“此子未來不可限量!日後必是世之英傑!”

辛梧心中感嘆,他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與趙佗打好關系,不僅是要報趙佗的救命之恩,更是要為他們辛氏結交一個強大的盟友。

就在辛梧思緒轉動之時,趙佗開口道:“辛公,我軍各將吏經過軍議,認為明日該當東行,從楚國東部城邑穿插……”

趙佗將接下來的行軍計劃向辛梧稟報,聽得辛梧連連點頭,心中越發稱贊起趙佗來。

很快,趙佗說完,又對著辛梧拱手,道:“辛公乃我軍大將,又是經驗豐富的長者,趙佗還請辛公來主持大局,執掌全軍。”

辛梧愣了下,轉而笑道:“好你個趙佗,沒看到我受傷了嗎?哪還能指揮軍務,你這小子莫要來這些虛的,接下來的事情都歸你管,你說什麽,就是什麽。”

聽到這話,趙佗也跟著笑了起來。

這辛梧,是個好同志啊。

如此他便可名正言順的執掌這六千人,不用受辛梧節制。

到了第二天一早,天邊晨曦微亮。

趙佗麾下六千士卒已是在各部軍吏的指揮下,排列整齊,並按照順序走出鄉邑,向著楚國東部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