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橘子(第2/3頁)

三面受敵之下,蒙武那七萬人安能保全?

除了大軍慘敗之外,秦軍之前打下的淮陽、寢丘、平輿等城恐怕都要再度落入楚人手中,而駐守那些地方的秦軍士卒自然也是兇多吉少。

二十萬秦國大軍,不知有多少人能夠回到家鄉?

沒人知道。

反而是趙佗這五千人,從正面戰場跳了出來,他們深入敵後雖然看似危機重重,但實則相比在戰場上受楚軍追殺反要安全的多。

“那項燕不是在項城中嗎?怎麽會率軍追襲來,且從其行軍速度來看,不像是知道側翼受到襲擊後才匆匆趕到,反而更像是他早知道李將軍會繞道突襲壽春,這才早早聚集士卒在半途截殺。且軍候,你對此似乎早有預料?”

涉間疑惑的盯著趙佗,他們跟隨趙佗前來淮南,最開始只是以為趙佗想立一場奇功,這才向李信主動請命,深入敵後,做一支奇兵。

這種非常危險的事情,五千士卒都是秉著對趙佗的感激之情,選擇了支持,才一路默默相隨。

但如今涉間在知道李信慘敗的消息後,再回想起來,整件事就顯得不簡單了。

這位趙軍候,看似在帶著大家涉險入敵境,但實則是救了大家的性命。

趙佗淡淡一笑,在昌平君正式叛亂之前,他還不想多提此事,便轉而說道:“略有預感罷了。如今李將軍被項燕追之甚急,有性命之危。吾等若是突襲壽春,或許能逼得楚王召回項燕,救下李將軍和諸多袍澤。所以,這壽春城中防禦如何?”

涉間神色嚴肅起來,答道:“壽春城之前有一萬多士卒守衛,後來為了阻止李將軍渡淮,楚王派了五千人前往淮水南岸守禦,城裏尚有六千左右的楚軍。”

“不過按那商人所說,楚王已經在調之前的五千人押送下蔡之戰擒獲的俘虜回壽春,欲要遊行顯威,昭顯功勛,可能在明日抵達。對了,聽說那俘虜裏面,還有一位李將軍麾下的裨將,被楚人在戰場上擒獲了。”

聽到這話,趙佗雙眼大睜。

李信率領的這三萬人,只有一個裨將跟隨,就是辛梧。

……

第二日。

楚王負芻要在今天讓擒獲的秦軍俘虜們在壽春城中遊行。讓整個都城的所有楚人都看看,楚國在他負芻的領導下,是如何越發強盛,就連所向無敵的秦軍也要在他面前吃癟大敗,連主將之下的裨將軍都淪為他的俘虜。

此乃數十年來,楚國最輝煌的時刻。

這樣一來,便昭示了他楚王負芻的能力和威望,同時安撫了城中慌亂的人心。

二來,則能消弭他弑君篡位的影響,讓楚人們知道,他這個楚王,可比那個被殺的廢物弟弟厲害多了,只有他負芻才能讓楚國變得更強。

所以這場遊行對楚王負芻來說很重要。

但天公似乎不作美,時至正午,壽春附近依舊彌漫著一層淡淡的白色冬霧,霧氣很薄,看近處的東西沒什麽感覺,但若是往遠了看,就會發現還是對視線有些影響的。

至少壽春北部的八座山丘,看上去就在霧中顯得朦朦朧朧,像是八個巍然聳立的巨人。

這是因為壽春臨近淮水的緣故,冬霧彌漫,在當地楚人眼中,倒也是個正常景象。

此時,一支軍隊正在向壽春城進發。

屈明三十多歲,是出身屈氏的武將,深受楚王喜愛,在李信兵臨淮水之時,便是他奉楚王負芻之命率領五千士卒守衛淮水南岸,抵禦李信渡淮。

如今,他又接到王令,押送淮北之戰俘虜的一千秦軍南下,前往城中遊行,以顯示大王的赫赫武功,振奮楚人之心。

在這一千秦軍俘虜中,以被俘的裨將軍辛梧最為重要。

辛梧疲憊的靠在車輿中,呼吸著略顯潮濕的空氣,呆呆的看著遠方,肩膀和手臂的傷勢還在隱隱作痛。

以辛梧的身份,本不該淪為俘虜的。

但可惜人倒黴了,喝水也會塞牙。

辛梧在秦軍大潰之際,跟著李信西逃,結果運氣不好,所乘的戰車一邊車輪碾進一個大坑中,當場翻車,他被甩了出去,手臂直接折了。

還沒等短兵將他攙扶起來,就被緊隨其後的秦軍潰卒給沖散了,然後,追殺的楚軍也跟著來了。

辛梧頭上威武的鹖冠和身上精致的甲胄救了他一命。

楚卒沒有殺他。

只是讓他成為了數十年來,秦國被諸侯軍隊俘虜的最高級別武將,足以讓他名留史書。

“秦使李信、蒙武攻楚,楚使項燕禦之。項燕大破秦軍,俘秦將辛梧。”

辛梧低聲說著,忍不住苦笑一聲。

“呵呵,辛將軍倒是好興致,到了現在竟還能笑容滿面,該不會是見我楚地風物喜人,生了愛慕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