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下蔡

下蔡。

一座位於淮水之濱的城市。

此城之所以名為下蔡,是為了與上蔡、新蔡相對,三者同為昔日的蔡國國都。

蔡國的都城原本在上蔡,直到蔡國被楚國所滅。數年後楚國內亂,弑君上位的楚平王為了交好各諸侯國,便讓蔡國重新復國。因為要依附於楚國的緣故,復立的蔡國就將都城遷到汝水之側,更靠近楚人的地方,其地名為新蔡。

再到後來吳國伐楚,蔡國在吳楚之間,選擇了吳國,跟著吳軍攻入楚都,一雪前恥。結果吳國來的快,也撤得快,等到楚國光復之後,蔡國懼怕楚人報復,就再次遷都到更東邊的淮水之濱,好接受吳國的支援,這個新的都城便名為下蔡。

然而事實證明吳人是靠不住的,威震天下的吳國不過一兩代人的時間就衰落了,被更南方的越人滅掉。

楚國則趁機揮師北上,滅亡蔡國以復昔日之仇。

上蔡、新蔡、下蔡。

這三個曾經的蔡國都城,從此之後全都淪為楚國的城邑,唯有名字尚存,昭示著這片土地上曾有一個名為“蔡”的國家。

值得一說的是,蔡國滅亡後,一部分蔡國遺民逃到江西,建城曰望蔡。

還有一部分遺民則被楚國遷到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重新立國,為楚國開發南方蠻荒之地,那個蔡國又被稱作高蔡。

如今,下蔡城上,烽煙四起,喊殺之聲震於城市上空。

李信站在戰車上,面容冷冽,眺望著沾滿血汙的下蔡城墻,以及城墻上那一個個攀上去,又墜落下來的秦卒身影。

主帥的大旗在他身後迎風招展,到了淮水之處,距離壽春只剩一步之遙,他不再用蒙武的旗幟來進行掩飾,直接插上了代表他李信的主帥大旗,以此向楚人宣布。

秦軍主將李信,已經飲馬淮水!

“將軍,這下蔡城的守卒抵抗頑強,我軍死傷慘重,是否暫停攻城,讓我軍士卒休憩一番。”

裨將軍辛梧走過來,滿臉疲憊和擔憂的說道。

秦軍一路奔襲近兩百裏,士卒疲乏,馬匹癱軟,但李信卻不讓人休息,直接下達攻城指令。

在沒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情況下,秦卒們扛著臨時打造,簡陋的竹木梯子就沖城墻而去,這樣的戰法導致秦軍傷亡慘重。

畢竟下蔡作為與壽春隔淮相望的城市,是從北往南,攻打楚都的最後一道關卡城市,防禦還是頗為頑強的,城中兩千守卒全力防守之下,秦軍一時半會兒難以攻下。

面對辛梧的勸諫,李信面無表情。

半晌後,他才看著遠方激戰的城墻,輕聲道:“下蔡城早有防備。”

辛梧一愣,接著苦笑起來:“將軍,這很正常。咱們之前攻破胡邑的時候,不少楚人就趁機逃了,這麽多天過去,他們肯定將我軍抵達楚地的消息四處傳播,不要說是這下蔡城,恐怕那壽春城裏的楚王,也早就知道吾等兵臨淮水的消息了。”

這也是當初蒙武、辛梧等人反對李信這策略的原因之一。李信說是要奇襲楚都,但實則他只要率軍攻到楚國腹心,消息就必然會走漏,壽春城裏的楚王肯定會提前知道秦軍來臨消息,並布置防禦。

對此李信也有自己的理由。只要他車騎奔馳的速度夠快,就能在楚軍回援之前攻到壽春城下,如此就算楚王有防備也無所謂,因為楚國的大軍都被蒙武吸引在了項城和淮北之地,淮水沿岸空虛,被他長驅直入之下,楚人必然震恐,缺少戰力,足以讓他一戰建功。

什麽城市,什麽阻擋,都將被他率領的奇兵撕碎!

只是,如今站在下蔡城前,李信的心中卻升起了一絲不安的感覺。這是他這些年沙場征戰時,養成的一種軍事直覺。

思索片刻後,李信冷聲道:“各部交替攻城,一部強攻,一部休憩飲食,攻城不得停止,今日天黑之前,一定要將下蔡拿下,不得有誤!”

辛梧無奈的點點頭,正要下去,又被李信叫住。

“辛將軍,我軍後方可有遊騎巡視警戒?”

辛梧回道:“有一百遊騎,外放十裏左右。”

“增加到五百騎,再往外放到三十裏,若是察覺到任何異動,立刻稟報。”李信聲音很堅決。

“遵令,我這就去安排。”

辛梧愣了下,拱手應諾,轉身離開,去安排攻城和遊騎的事宜。

見辛梧離去,李信心中的不安感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發濃重起來。

雖然到現在為止,李信這番奇兵突襲算是比較順利,一路直抵下蔡,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楚軍抵抗,仿佛一切都像他在奇策中說的那樣,長驅直入楚地,一路無人可當。

但昔日平輿城外,趙佗的一番話語還是在李信心中留下了一片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