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選擇(第2/3頁)

趙佗平靜說著,如今他們遠離淮陽,不管說什麽話,都難以找到對證,而且他在淮陽城中求見桓昭的時候,確實有從昌平君府外經過。

李信這時也冷靜下來。

“還有何人看到?你那些短兵可曾見過。”

趙佗搖頭,說道:“我只偶然一瞥,那人便慌張跑入小巷中,短兵們恐怕未曾看到。”

李信冷笑起來。

“先不說是否真有那樣一個人鬼祟進出君侯府邸,就算真的有,那又和君侯泄露軍情有什麽聯系?所以你這趙佗只是無憑無據,胡亂誣告君侯。”

“可昌平君是楚王之子,如今吾等又是伐楚之戰,滅的是楚國社稷,在這種時候,不可不防啊!”趙佗咬牙說著:“如果昌平君真的把將軍的行軍計劃透露出去,那前路就是一個陷阱。將軍不如臨時轉換策略,如此便可出乎楚軍的意料,避開險境。軍爭之事,事關生死,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李信瞪大了眼睛,斥道:“荒謬!你趙佗以君侯身負楚國血脈為依據,便胡亂猜測君侯會泄露軍情給楚人。簡直荒謬透頂!君侯雖是楚王之子,但也是我秦國王族的血脈,更是從小生在秦國,長在秦國的秦人!君侯為我秦國丞相近十年,大王信任他重用他,君侯又怎會有背叛我秦國的心思!”

“不可能,此事絕不可能!”

“我李信相信君侯!”

李信斬釘截鐵的說道,他的腦海中浮現出昌平君那溫和善意的笑容。

如此為國盡心竭力,待人和善,說起話來讓人如沐春風的高尚長者,怎麽可能是軍中的叛徒。

趙佗確實拿不出過硬的證據來證明昌平君會背叛,他只能滿臉哀求,嘶聲道:“請將軍信我一次。如果趙佗判斷出錯,趙佗願受任何懲罰,將軍,還請相信……”

“趙佗,你勿要再多言。今日之事我可當做沒有發生過。你出去,立刻。”

李信伸手一指帳門,下了逐客令。

趙佗看了李信一眼,見其目光冰冷,臉色鐵青,就知道此事再無轉圜的余地。

他的勸諫,失敗了。

趙佗起身,又對著李信重重一拜。

“將軍,趙佗貪心,尚有一請,還請將軍成全。”

李信沒有說話。

“請將軍準我一曲獨自行動,趙佗必全力相報。”

趙佗叩首於地。

看著伏在地上相求的趙佗,李信目光有些遊離,恍惚間,他想到在燕地時,眼前少年意氣風發,為他獻上截殺之策的模樣。

時移世易,人心變了。

良久,李信幽幽一嘆。

“出去吧,明天你就不用再隨我前往壽春。”

“趙佗,這是最後一次了,今日過後你且好自為之。”

“謝將軍。”

趙佗擡頭,見李信沒有看他,而是側首望向不遠處擺放著斧鉞的木架。

趙佗知道,李信剛才那句話,已將對他的情誼耗盡了。

他們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一條極深的裂痕。

不管結果如何,都再也回不到過去。

軍帳中,燭火搖曳。

昏黃晃動的光芒下,李信那張年輕的臉被籠在陰影中,薄薄的嘴唇緊抿著,顯示著他心中的不平靜。

“還望將軍能將趙佗剛才說的放在心上。”

“趙佗,告辭了。”

李信沒有回應,目光依舊盯著木架上的斧鉞。

趙佗輕嘆一聲,轉身往帳外走去。

軍帳中重歸寂靜。

良久,李信突然躍起來,一把握住斧鉞,高高舉起,然後狠狠劈在那木架上。

碎木散了一地。

“趙佗!”

“連你也這樣對我!”

李信目光赤紅,發出低吼。

“為什麽你們都要質疑我的策略!”

“你趙佗是我的心腹手足啊,為何也要這樣對我!”

“趙佗、蒙武、辛梧……你們全都等著看吧。我李信此行,定要破楚都,擒楚王,讓你們知道誰才是對的!”

“還有君侯,我李信相信,他絕不會背叛秦國!”

李信的低語,在帳中回蕩。

帳外,夜色已深,天上的星月被一片烏雲遮蓋,天地被黑暗所吞噬。

只有軍營中燃燒的火把,還照亮著趙佗的前路。

“趙軍候。”

守門的短兵見趙佗出來,連忙問候。

趙佗點點頭,不由回首,望向身後的主帥大帳。那裏,已是大半籠罩在黑暗中。

“李將軍,保重啊。”

趙佗喃喃說著,目中有些濕潤。

歷史上的李信伐楚,雖然慘遭大敗,但其性命無礙,活著回到了秦國。

然而在如今的時空,歷史進程早已被趙佗攪亂,伐楚之戰提前,李信的伐楚策略也產生了改變。

戰場之上,生死只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