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忠信之士(第2/2頁)

此刻時至夜晚,軍營中一片安靜。

唯有殘月當空,夜風輕拂。

趙佗看到蘇角站在營帳前,負手而立,仰頭望月。

“趙佗見過上吏。”

蘇角轉頭,見到是趙佗,不由冷笑一聲:“你如今可是大夫爵位,又得將軍喜愛,只因軍中沒有空缺,才屈任百將之職。”

“想必經過今晚這一事,趙大夫要不了多久就能榮升五百主,何必對我口稱上吏,不如叫我名字為好。”

趙佗尷尬一笑,見蘇角嘲諷著稱他爵位,便知道對方肯定是瞧不起他在帳中說的話。

趙佗想到自己此行是想要與蘇角交好,若口稱上吏不僅讓對方覺得刺耳,還會拉遠雙方關系。

他略一猶豫,便道:“蘇君誤會我了,適才在帳中,我對那些逢迎拍馬之徒同樣厭惡。”

“呵呵,趙大夫剛剛可是聽將軍豪言,聽到心神迷醉間落箸於地。”

“如此絕妙之語從趙大夫口中說出,我以為趙大夫也是那種逢迎之人。如今你卻說厭惡彼輩,倒是讓我覺得諷刺。”蘇角神色譏諷。

趙佗搖頭道:“那不過是一些應場話罷了。不知蘇君可曾聽過一句話,名為‘忠言逆耳’。”

“忠言逆耳?”

蘇角愣了下,咀嚼著這話,臉上若有所思。

趙佗點頭道:“我知道蘇君剛才在帳中所言,是為了將軍好。”

“但忠良之言,往往最為傷人。如古之關龍逄諫夏桀,商之比幹諫帝辛。”

“他們說的話皆是忠言良藥,為國為民,最終又落得什麽樣的下場?夏桀、帝辛這等君王又可曾聽進去半分?”

“古往今來,能聽進別人逆耳忠言的人很少很少,大多數的諫言不僅不會起到作用,甚至還會平白激怒對方。”

說到這裏,趙佗亦嘆著搖搖頭。

像唐太宗那般,能直面諫言並改過的人,真的很少,可遇而不可求。

聽到這話,蘇角怒道:“那以你所說,莫不是要讓我做閉口之輩,或是像你一樣,跟著那群人一起逢迎諂媚。”

“此等行為,我蘇角絕不願做。吾大丈夫行於世間,當光明磊落,論是非,不論利害!”

聽著蘇角口吐壯語,趙佗暗暗點頭。

此人亦是個君子。

他耐心解釋道:“蘇君誤會了,我的意見並非是閉口不言,或是跟著眾人諂媚逢迎。而是諫言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適當的方法,如此才能在不惹怒對方的情況下,起到效果。”

“特別是在今晚這種場合下,帳中諸人皆滿嘴諂媚,將軍也樂在其間。如果挑這種時候直言相諫,不僅會得罪眾多同僚,還會激怒將軍。”

“且蘇君之前的言辭太過激烈,頗有一種咄咄逼人之感。在這種情況下,你讓將軍如何回答?”

“莫非是要將軍聽了你的話,認識到自己輕敵的錯誤,再當著眾將的面向你蘇君認錯嗎?”

“啊?”

蘇角愣住了,他當時可沒有想過這麽多。

讓將軍當眾認錯?

蘇角自己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說話時也沒有多想,只是一口氣堵在胸膛,不說就憋得慌。

如今想來,趙佗說的確實有道理。當眾諫言將軍,不僅不會起效果,還容易讓人難堪。

蘇角忍不住詢問:“既如此,那該如何做才好?”

“我們可……”

“你且隨我入帳,細細說來。”

殘月淡淡,軍營寂靜。

趙佗和蘇角,走入帳中。

這一夜,促膝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