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在第二次戰火燃起後,正輝教紅衣主教級別的神職人員損失慘重。現在的改革派倒是也還有紅衣主教,但他們都是後期升上來的,本身資歷很淺,他們彼此之間也是誰都不服誰,局勢危險的時候,他們還能彼此合作,現在輪到分蛋糕了,他們就成了對手了。

看到這段記錄的時候,奧爾曾經很奇怪,因為用他的邏輯,完全無法理解。

一個龐大的組織,還是在與外敵激烈對戰的過程中,即使之前的領導者有所損傷,也該有新人立刻接替吧?怎麽可能舊人去世,上位的新人無法服眾的事情發生?

他的諸位老師們,也像解答別的問題那樣,給他解答了這個問題。

這也算是教會體系的特殊性之一了。

因為教會的擴散,依托的不是土地,是人。

信徒在,即教會在。

臣民對他們的實際統治者是有忠誠的,畢竟這還是個王即國家的年代,他們會不自覺地抵觸和警戒外國人或異族。就算是道德品質低劣的人,也知道把本國的東西出賣給外國是“叛國”——他就算依然會幹,但也很明白自己是錯的。

可在宗教中,信徒忠誠對象是給神的,所以,如果住的地方有兩家教堂離得很近,他們很可能今天去一家,明天又去另外一家。或者到外國辦事的時候,走進一間教堂祈禱,給這間教堂放下捐獻。這是很正常的,他不認為自己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可對於不同的教堂來說,供奉給他,還是給別人,能一樣嗎?

底層的教堂既聽命於上層,可卻又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世界。很多神父只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極端排外,包括教會中的兄弟。上層教會其實也有這個毛病,對教會來說,他們更樂意所有人一輩子都停留在自己的土地上,老老實實地給教會做供奉,不離開一步。

擁有統一信仰的信徒是高度集中的,卻又是松散的。

“管轄”著信仰的教會,看似是個統一的組織,實際上,更應該將它視作一個大聯盟。維持著教皇地位的,是各國國王的存在——教會需要一個在國王之上的人,執掌各國大教堂的紅衣主教們需要把力量串聯起來對抗王權。其次,就是這個世界天使的存在了,在天使之國出現之前,也在教會分裂之前,教會的天使們可是只忠誠於教皇的。

在分裂戰爭期間,意圖分裂的正輝教沒有教皇了,舊的紅衣主教們原本就只是盟友。加入正輝教陣營的天使們,也擁有了更多的自由,正輝教天使軍團表示不參與教皇爭奪,這可真說不清楚是不是好事,因為紅衣主教們沒有誰能夠力壓旁人了——他們一個接一個死亡,也和當時天使軍團不插手有關。

而且……看看教皇的年齡,就能猜想到紅衣主教的狀況了,無論是哪個派系,都是一群老不死啊。

這些老的在上頭壓著,他們的下面,會有什麽驚才絕艷的人物嗎?他們死後,繼任者的權威與能力大多差了前任一截。

繼續打?或者正輝教再分一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正輝教從光明教的身上扯走了最大的一塊肉,眼看著就能成為第二大教派,雖然繼續分裂,他們或許都能當大教宗,但到時候一個大教宗的地位還不如過去他們留在光明教時當主教的地位。

研究了半天,最終正輝教做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他們找守律教借了一個紅衣大主教來當教皇。

奧爾當時都看呆了,實在是沒想到這種等級的權力鬥爭,還能有這種騷操作。但細研究了一下,他發現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類似的情況,他看藍星的歷史時,也不是沒有過。

不想開打就得有人上位,自己人不行就從外頭找一個有聲望的。光明教不行,小教會的看不上,那就是守律教的了。

於是就有了正輝教的第一任教皇費利佩羅的登基,他屬於保守派裏的溫和派,是被正輝教的天使從他家裏拖出來,塞進馬車裏,送到正輝教的地盤的。

持續了幾十年的宗教戰爭,終於徹底停止。

看完了前邊的血與火,陰謀與壯烈,到了最終結局這裏,竟然突然逗逼起來了。甚至多處資料裏,都配有費利佩羅一世登基為教皇時的照片,他是被兩個紅衣主教“攙扶”上金椅子的,那張本該很慈和的臉上充滿了拒絕和恐慌。

這個……只能說世界上真的有各種各樣的倒黴蛋。有時候看見別人比自己倒黴,實在是讓人快樂的一件事。

當時的費利佩羅一世確實是個倒黴蛋,很顯然他就是個暫時維持表面平衡的工具,只要正輝教穩定下來,正輝教的紅衣主教們在新的體系中完成利益分配,獲得權柄,那麽,就是費利佩羅一世的死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