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英國倫敦

開學之後, 地產公司裏也沒有什麽事情需要操心。李蓁蓁除了上學, 平時都比較空閑, 她又恢復了每天早上看報紙的習慣。

這一天, 她翻開一份報紙, 突然在上面的兩個版面上, 看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大標題:

“英國病——把英國拖入墳墓的劊子手!”

“英國沒病——日不落帝國永不落!”

李蓁蓁起了興趣, 立刻興致勃勃地看起來。

原來,第一篇文章,是由英國的一位經濟學家撰寫的。他在文章中, 用了很大的篇幅,說明了“英國病”的現狀,然後就開始大肆宣傳, 說“英國病”將會導致英國的徹底衰落。

而第二篇文章, 是由一位英國的國會議員撰寫的。他痛斥了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說對方是在危言聳聽, 胡說八道, 英國是不可能衰落的。

這兩篇完全不同的文章, 都是在討論時下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英國病”。

話說, 英國在二戰之中, 雖然取得了勝利, 但實際上卻跟失敗了差不多。不僅元氣大傷,而且世界霸主的地位,也開始動搖。

二戰之後, 英國的經濟和貿易領域, 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欠下了許多戰爭債務,再加上一戰的債務都還沒有還清,所以,英國的經濟開始停滯不前。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三十年,被外界戲稱為“英國病”。

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的國際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了。

而另一方面,在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又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結算體系,也就是美元與黃金開始掛鉤,成為了世界上最牛叉的貨幣。

從此以後,英鎊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逐漸被美元取代了。

數據顯示,在二戰之後,英鎊兌換美元的匯率,從一開始的1比4.03,變成了現在的1比2.8,跌幅將近三成。

進入1967年以來,英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經濟十分不景氣。

報紙上的那個經濟學家,正是看到了這種現狀,引發了內心的擔憂,才發表了那樣一篇文章,企圖喚醒英國人的警覺。

但是目前看來,持第二種觀點的英國人,還是占了絕大多數。報紙的後面,還附了一個民意調查,表明大多數英國人,依舊認為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於它可能衰落的預言,根本就不願意相信。

但是李蓁蓁卻知道,那並不是一個預言,而是正在成為事實。

實際上,進入六十年代,英國的國際地位,就已經大不如前了,應該說是排在了美國和蘇聯的後面。只是英國人向來自大,不願意去接受這個結果而已。

俗話說的好,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李蓁蓁知道,英國為了保住自己國際“老大哥”的地位,非但沒有采取措施阻止經濟的下滑,反而繼續打腫臉子充胖子,大肆投資海外市場,終於爆發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這個惡果,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徹底地爆發出來。

在1967年11月18日,英國首相將會宣布,英鎊自動暴跌14.3%,匯率也變成了1英鎊兌換2.4美元。

李蓁蓁看完報紙之後,就立刻想起了這段歷史。

此時此刻,在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自己要發大財了!

這樣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李蓁蓁又怎麽能夠放過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銀行貸款。

按照原來1英鎊兌換2.8美元的匯率,李蓁蓁如果跟銀行借出1英鎊,就能兌換到2.8美元。

等英鎊暴跌之後,1英鎊就只能兌換到2.4美元了。到時候,李蓁蓁只要出售2.8美元,就能獲得1.17英鎊。

這1.17英鎊,還了原先借來的1英鎊之後,還剩下0.17英鎊的純利潤,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套利空間,利潤率達到了17%!

這還只是一個最基本的操作,如果再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大杠杆力度,就可以把這個利潤空間,放大許多倍!

李蓁蓁立刻決定了,要利用即將到來的英鎊危機,狠狠地發一筆橫財!

這件事情,說起來似乎很輕松,但是做起來卻不那麽容易。

現在距離11月份,滿打滿算也才不到三個月,時間非常緊迫。

李蓁蓁於是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盡量把各種情況都考慮進去了,才開始實行。

不得不說,現在的李蓁蓁,已經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鬥了。她的公司裏,還是有許多人可以用的。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注冊公司,並且是離岸公司,注冊得越多越好。

隨著李蓁蓁的一聲令下,很快這些公司就都注冊好了。注冊的地點五花八門,除了傳統的避稅天堂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巴哈馬群島和百慕達之外,還有美屬薩摩亞群島、以及荷屬安德烈斯群島,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