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東京淘寶

在廖叔等人的護送下, 四個人終於平安地回到了別墅裏。

第二天, 台風依舊在繼續, 不過已經小了很多。

中午的時候, 李蓁蓁借口要午睡, 就直接回到了房間。

她從空間裏面拿出了那個印章, 在洗手間裏, 把它洗刷幹凈了,這才拿到了外面,仔細地研究起來。

這個印章所采用的玉石, 李蓁蓁前所未見,她想盡了所有種類的玉石,都沒有一種能夠對應得上。

印章的最上面, 雕刻著一條張牙舞爪的虬龍。

但是奇怪的是, 這條虬龍似乎並不完整,它只占據了右邊的一側, 就好像被人從中間, 硬生生地切割掉左邊一樣。

李蓁蓁猜測, 這條虬龍的左邊, 原本應該也有另外一條虬龍。

印章的四個面, 都雕刻著許多波浪花紋。

李蓁蓁看到, 在印章的肩部那裏,用隸書雕刻著“大魏受漢傳國之寶”的字樣。而在另外一邊,也有“天命石氏”的隸書字樣。

此時此刻, 李蓁蓁的心裏, 已經隱隱有了猜測。

她深吸一口氣,猛地把印章整個翻過來,果然在底部看到了八個大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看到這八個字,李蓁蓁心裏咯噔一下。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嗎?

其實,早在李蓁蓁看到印章的黃金角時,她就已經有了這個大膽的懷疑。

傳國玉璽在它誕生之前,就已經有了相當傳奇的色彩。

相信只要是華國人,都聽說過和氏璧的故事。

根據上古史料的記載,和氏璧似乎是天外之物,有可能是一種從未見過的隕石。

它最初被人們發現的時候,還因為沒有人識貨,而備受嫌棄。

後來,它成為了歷史上一塊著名的美玉,成語“價值連城”的典故,就是出自於和氏璧。

相傳,為了得到這塊和氏璧,秦國甚至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由此可見它的珍貴。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就得到了和氏璧。他下令李斯用這塊和氏璧,做成了傳國玉璽,上面寫了八個字,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從此之後,傳國玉璽,就變成了封建皇權的最高象征。

歷朝歷代的皇帝,誰要是得到了這個傳國玉璽,誰就是正統合法的“君權神授”。否則,就是底氣不足的“白版皇帝”。

玉璽上面用黃金補全的缺角,據史書的記載,是王莽篡漢的時候,逼迫太後交出傳國玉璽。太後一氣之下,就把這個玉璽摔在了地上,導致玉璽摔壞了一個角。後來,王莽讓人用黃金把它補上了。

李蓁蓁發現,這塊黃金,經過長期的磕碰,現在已經徹底地變形了。

到了曹丕篡漢,就在玉璽的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漢傳國之寶”的字樣,以此來證明自己並沒有篡漢,真的是欲蓋彌彰呢。

至於旁邊的“天命石氏”,是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皇帝——石勒讓人刻上去的。

這個傳國玉璽一直傳到了北宋。

在傳說中,是在靖康之難的時候,跟隨北宋的兩位皇帝,一起被金兵擄走了,從此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漠之中。

後來的統治者們,窮盡所有的辦法,都沒能再找到這個傳國玉璽了。

那麽,李蓁蓁手裏的這一塊玉璽,會是傳說中的那個傳國玉璽嗎?它又為什麽會出現在香江呢?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在宋少帝趙昺逃難的時候,跟隨著趙昺,流落到香江的。

但是,根據傳說,傳國玉璽,應該早在北宋滅亡之時,就已經消失了。

南宋的皇帝,畢竟只是僥幸存活的皇族,他們會擁有那個象征著正統地位的傳國玉璽嗎?

李蓁蓁不由得想起了一個野史中的記載。

靖康之難發生之後,趙構建立了南宋王朝,為了贖回自己的生母韋太後,和宋徽宗的遺體,他答應金國誅殺了嶽飛,終於讓金國放歸了韋太後,並送回了宋徽宗的靈柩。

說到這裏,還不得不提到一個插曲。

傳國玉璽傳到了宋徽宗的手中時,他曾經派人刻了九個外形一模一樣的玉璽,與真正的傳國玉璽一起,組成了十個印章。

宋徽宗被金國俘虜了之後,只交出了九個假的印章,真正的傳國玉璽,一直沒有交出去。

據說,韋太後回歸南宋的時候,就把傳國玉璽,放在了宋徽宗的靈柩之中,一起回到了南宋。

正因如此,南宋一直聲稱自己擁有真正的傳國玉璽。

不過,後世的史學家們卻認為,這是南宋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地位,而放出來的幌子,其實根本就沒有傳國玉璽。

但是與之矛盾的是,宋少帝趙昺被追殺的時候,蒙古追兵的一大任務,就是找到傳國玉璽,不過最終並沒有找到就是了。

後世的史學家,也正是憑著這一點,更加肯定了南宋並沒有傳國玉璽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