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Chapter 9

在此之前, 沒人想過AI會出現人格化。

畢竟,技術從來都不是線性發展,而是跳躍式、爆炸式的發展, 很難預測到技術發展的趨勢。

A出現之前, 人工智能更多時候是一種輔助技術, 以提升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

沒人會去給一個輔助型AI測試人格,大多數AI也沒有足夠的數據和計算資源去支撐情感算法模型, 測了也白測。

姜蔻沉思片刻, 仰頭望向墻角的攝像頭。

那是一台高精度的攝像頭, 檢測到她的頭部動作,立即將鏡頭對準她。

鏡頭裏的紅外線燈, 如同一個冷漠而不可預測的瞳孔。

姜蔻想到夢裏那只巨大的眼睛, 不由僵了一下。

但很快,她就把那個荒誕的畫面踢出腦海, 當務之急是另一件事。

姜蔻說:“A,你能以人類的形態出來一下嗎?我想做個實驗。”

攝像頭裏的紅外線燈閃了一下,A似乎正要回答, 姜蔻想到了什麽,改口說:“對不起, 你當沒聽見那句話, 我換個說法。”

這一回,她站起來,像對人類一樣,鄭重說道:

“A,我猜測你可能出現了人格化, 但這只是一個猜測,沒人知道AI人格化會是什麽樣子, 也沒人規定AI人格化必須是什麽樣子。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你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她本就長相柔美,此刻眼睛發亮,看上去就像浸在明凈的光暈裏一般,有一種熠熠生輝的美,與跋扈的藍綠發色和鉑金鼻環形成鮮明對比:

“你願意以人類的形態,來到我的身邊,協助我做一個實驗嗎?我知道你不喜歡被測試,整個過程中,我會盡量照顧你的感受。”

室內安靜了兩秒鐘。

A說:“當然,我非常樂意協助您。”

·

姜蔻太久沒有做實驗了,興奮得手指都在發抖。

她深呼吸了好幾下,才平定激動的情緒。

她打算設計一個基線測試,去測試A的情感反應和生-理反應。

所謂“基線測試”,更像是一種情感測謊測試。⑴

測試者需要先說幾個科學術語,記錄下受測者聽到和復述這些詞語的情感反應。

一般情況下,受測者是不會出現情緒波動的。

哪怕受測者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類,也不會對科學術語起-反應。

接著,測試者會說一些引人遐想的句子。

如果受測者在這些句子的引導下,出現了明顯的情緒波動,偏離了一開始定下的情感基線,那麽他就具備了類似於人類的感情。

不過,這種情感測謊測試,僅存在於科幻作品裏,從沒有人把它搬到現實裏,她不確定有沒有作用。

姜蔻打開平板三維投影模式,調出文档,盤腿坐在沙發上,陷入沉思。

等下她該用什麽詞語和句子測試A呢?

她想了想,在半空中寫下“量子、算法、程序”。

這是他的基本構成。

她咬著觸控筆,頓了幾秒鐘,又寫下“觸覺、聽覺、嗅覺、視覺”。

這是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

這時,一個聲音在她頭頂響起:“您好,我來了。”

姜蔻把平板放在一邊,往旁邊挪了挪,示意A坐過來。

直到A坐下,她才看清他的打扮。

他穿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隨性,冷色調灰西裝,裏面是黑色高領衫,手腕上佩戴著一只昂貴而精巧的石英表。

如果不是他的面部線條過於優越,下顎角冷峻分明,鼻梁挺直,仿佛擁有強大的社會支配力,幾乎讓人感到了一絲隨時會被支配的危險。

她差點沒認出來,眼前的人是A。

姜蔻想起他之前的打扮,覺得他可能早就擁有人格了。

他的打扮就是最好的證據。

她把他當成AI時,他的打扮正式、機械、一絲不苟,毫無主觀色彩。

角色扮演時,他的打扮雖然隨性了一些,穿上了大衣,但裏面仍是沒有個人特色的黑色西裝。現在,他的身上卻有了明顯的色彩,而且換掉了最為正式的襯衫和領帶。

——A一直在冷靜地觀察、分析、評估她的態度。

她對他是什麽態度,他就以什麽態度面對她。

她認為他是AI時,他的態度就像AI一樣冷漠、客觀、不帶主觀色彩。

她認為他有人格後,他雖然臉上的表情沒什麽變化,卻願意從預設的程序和規則中走出來,配合她的測試。

……A的人格化程度,可能比她想象的還要深。

姜蔻輕聲說:“A,等下我會說幾個詞語和幾句話,你要不假思索地跟我重復。不能使用算法或程序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反應。”

說起來,她並不知道,像A這樣算力強大的AI,要怎樣回答問題,才能算不假思索。

A卻說:“好的。您還有什麽要求嗎?”

姜蔻想了想,問道:“你還可以跟我感官同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