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天府之行(第2/2頁)

有了水庫與河提,大量的農田得到了灌溉,有了河提,黃河已經多年沒有出現決堤的事情了,兩岸百姓受益無窮。

清理河道,興修水利,長江的雲夢澤變成了沃野千裏,產出的糧食連年遞增,依然成為了大明的又一個大糧倉。

長江河道貫通東西,海船可以直接一路到湖廣之地,湖廣、江西的發展都變的快速起來,稅收連年快速增長。

還有南京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從此以後長江南北往來更加的便捷快速,火車可以直接從京城一直開往淞滬、江西,甚至於再過兩年還可以直接開往兩廣、交趾、象林等地。

這就是基建的好處啊!

或許修建的時候需用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但是這個工程完工之後,對於整個國家,沿途的百姓來說,那都是受益無窮的事情。

對於隋煬帝,弘治皇帝現在也是有了新的看法,這個皇帝或許並不是像那些文官所說的那樣不堪,也是有著自己的眼光。

他看到了基建的好處,也知道需用那樣的一條運河來打通南北。

只是當時不比現在,現在的大明不僅僅有著強盛的國力,可以承擔起諸多大型工程,更重要的是現在大明所擁有的工程建築技術遠超以前,大量的工程機械不僅僅加快了進程,也是節省了人力。

如果現在大明要修一條京杭大運河的話,那根本就沒有什麽難度和問題,也不會對大明造成什麽太大的負擔和影響。

“是啊,基建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大明能夠有今日是繁榮昌盛和大興基建是密不可分的。”

“這長城鐵路開通之後,這四川就可以迅速的發展起來了,到時候還可以輻射整個雲貴川地區,帶動整個大明西南地區的發展。”

劉晉也是跟著點頭說道。

四川是西南地區的最為重要的地方,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四川盆地的土地是紫色的肥沃土壤,農業發達,人口眾多。

自古以來現在四川發展的就是對外的交通條件,它四周都被群山環抱,對外交通極其的不便。

只要能夠打通對外交通的脈絡,四川的發展是指日可待的。

對於眼下的大明來說,真正欠發達的地區就是雲貴川三地,這裏的交通只在是不便,往來困難,發展極其的緩慢。

其它地方的工業發展都已經起來了,長江疏通之後,湖廣、江西也都跟著迅猛發展起來,就差這西南地區了。

修建長成鐵路,帶動四川的發展,而四川又可以帶動雲貴川地區的發展,將來還可以將這個鐵路往雲南、貴州、重慶等地修過去。

當然,這個花費肯定是非常驚人的,大明現在未必會願意去修。

可是四川只要能夠發展起來,就會如同黑洞一般,將周圍地區的人吸引過來,也可以帶動周圍地區的發展。

西南對於大明來說,一直都是一塊心病。

以前的時候,那是因為西南土司,雲貴川的土司總是反復無常,時常叛亂,朝廷是剿都剿不完,剿了又會叛亂,永遠無休無止一般。

一直到後來劉晉提出改土歸流,委派流官取代土司的辦法,再結合武力進攻鎮壓叛亂,這才逐漸的慢慢的讓西南地區安定下來。

但西南地區一直發展不順,嚴重跟不上大明的發展節奏。

這裏少數部族眾多,不服管教,又不肯聽從朝廷的政令。

比如朝廷就想將雲貴地區一些山區的人遷移出來,然而響應者非常少,再好的條件都無法吸引他們移民到南洋、關外去,他們寧可在大山之中過著窮苦的日子,也不願意移民出去,總覺得朝廷會騙人,更不想離開自己生長的山區。

短時間內還好,但長時間這樣下去的話肯定是不行的。

大明的發展要均衡,不能和後世一樣,東部比發達國家還要發達,西部地區堪比非洲,這樣是不行的。

這也是大明一直以來都在重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地的發展都要重視,都要均衡,而不能只偏袒某些地方,這一點在科舉考試制度上就體現的很好,各省的名額都差不多,根據人口數量來定的,都是重視,都是天子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