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統一和團結高於一切(第2/2頁)

看到這裏,劉晉頓時就很是疑惑了。

後世將人種化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這按理說用黃土捏出的是黃種人啊,怎麽就變成了白皮膚的人呢?

這是不是寫錯了?

皺著眉頭,仔細的思索一番,很快劉晉就豁然了,頓時就笑了起來。

自己腦海中的一些思想觀念顯然還是受到了後世的影響,後世人種的劃分是歐洲人根據自身的需要去劃分的,目的是為了有助於豎立白種人至上、高貴的觀念和說法。

這個時代卻是沒有,目前全世界的話語權是掌握在大明的手中,歐洲人在方方面面都比不過大明,甚至於連奧斯曼帝國都很難戰勝。

而大明,自古以來都是以白為美,白皮膚意味著尊貴,富有,因為不用做事的人才皮膚白,要做事的人都會被曬黑,所以白才是美,黑就醜。

然後還有一點就是自古以來,黃就是尊貴的顏色,特別是明朝明黃色可是皇家才能夠使用的顏色,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這種顏色。

另外黃土也是諸多土壤中最好的土壤,當然事實上是黑土才是最肥沃的土地,只是因為中原地區黃土使用的多。

有用黃土燒制陶器、瓷器,黃土種植糧食和蔬菜,此外在古代還有黃土墊路一說,皇帝出行的時候,要用凈水潑街,黃土墊道,這並非僅僅只是敬意,也是彰顯尊貴的意思。

也就是說黃土在這個時期炎黃子孫的眼中是最好的土。

所以用黃土捏出來的人自然是最尊貴的人,用黑土捏出來的自然是就是下等人。

想清楚這些,也就明白上面為什麽會這樣寫了。

黃是尊貴的顏色,又以白為美,這也是大明人為什麽喜歡白奴而不喜歡昆侖奴的原因。

再繼續看下去。

女媧造人之後就到了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了。

其中就重點強調了劉晉前面所交代過的事情,那就是炎黃部族大部分生活在中土神州,後來,隨著炎黃子孫越來越多,有部分不斷的往四周遷移。

其中往北遷移的逐漸發展成為了草原遊牧部族,於是有了後來的最早北狄,然後再後來又有了匈奴、突厥、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等諸多遊牧、漁獵部族。

這些部族又來又逐漸的與留在中土神州的炎黃子孫產生了諸多的矛盾和戰爭,在一次次的戰爭之中,諸多的遊牧部族又不斷的往世界各地遷移。

於是有了大量的遊牧部族西遷,在西域、中亞、西亞等地區形成了新的諸多部族,比如現在的奧斯曼帝國,他們就自稱是突厥人的子孫和後代。

此外還有大量蒙古人所建立起來的汗國也足以說明這一點,說明這些地方的這些部族在血緣上和大明漢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還有部分則是往西遷移到了烏斯藏等地區,於是形成了烏斯藏的藏人,證明這一點就是烏斯藏的藏人和大明人幾乎沒有任何外貌上的差別,唯一的差別是他們生活在高原地區,紫外線強烈,故而顯得更黑。

有一些烏斯藏的部族貴族遷移到京師來生活之後,皮膚也變白,長相上和漢人沒有任何的區別。

還有部分則是往南遷移,於是形成了歷史上的南蠻、東夷、閩越等等,並且最終一直往南,遷移到了中南半島、南洋地區等,逐漸形成了南洋地區的諸多部族和國家。

此外還有一部分則是通過了亞洲和黃金洲之間狹窄的海峽,最終來到了黃金洲這邊,然後慢慢的發展成為了黃金洲這邊的殷商後裔。

還拿出了一些證據,其中一點就是殷商後裔和漢人之間的長相差別非常的小,甚至於沒有什麽差別,同樣還有共同對龍的崇拜,另外就是在黃金洲最北的地區,大明人也是發現了一些生活在極其酷寒之地的人愛斯基摩人,這些人和漢人的長相也是非常的像,同時也證明了人確實是可以在極寒之地生活。

“不錯,不錯,就該這樣寫~”

“寄給大明早報這邊,讓大明早報刊登出來。”

從頭到尾仔細的看完,劉晉也是忍不住直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