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越演越烈(第2/2頁)

結果,鬧事沒有鬧成,反而激起了這所學校學生們的怒火,上演了一場江湖混戰,這些書生一個個被打的鼻青臉腫。

國子監書生和進京趕考書生因為去新式學校鬧事被打的事情,很快又是迅速的傳開。

一下子,事情越鬧越大,去宮門外上書請命的書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從大明各地,各種各樣彈劾新式學校,甚至於彈劾劉晉的奏疏也是猶如雪花一般的飛到弘治皇帝的書桌上面。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就這樣結束。

這些儒門的人憤怒無比,不斷上書要求關閉新式學校的事情也是不斷的激起了民憤。

京津地區的老百姓們也不幹了,京津地區,一個個工廠、一個個商行、一條條大船這裏,工人們不上班,聚集在一起,商行的夥計們停工,同樣也是聚集在一起,船員不出海,同樣也是聚集在一起。

大家一起寫萬民書,寫給弘治皇帝,表達他們的訴求,希望弘治皇帝能夠聽一聽他們的心聲。

他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追求,我們只想著能夠安安穩穩的過一過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書識字,能夠懂一些算術之類的基本常識,這樣將來才能夠有一個好工作,也不至於被人輕易的欺騙。

我們沒想著我們的孩子能夠去考科舉,能夠去當官之類的,我們也不想去研究什麽諸子真義,不需要去懂孔孟之道。

我們僅僅只是市井小民,我們也僅僅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此簡單的願望而已。

好不容易有免費的學校可以讀,給孩子們傳授一些有用的東西,同時也是教孩子們要忠君愛國,知書達理,要自強、自愛,要有禮義廉恥。

這就足夠了。

至於孔孟之道,諸子真義,還是讓他們去讀吧,我們的要求很簡單。

可是如此簡單而樸實的願望都要被人給掐滅,要斷掉我們的希望,還請陛下給萬民主持公道。

大明京津地區出現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罷工竟然不是因為資本家的壓榨,不是因為工作的時間長、工廠的環境差之類的,反而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孩子讀書受教育的權力而出現的大罷工。

王鏊已經一些酸臭腐儒的工廠、商行、商船等等很快也是被人給認了出來,很快,這些人的工廠、商行、商船等等一下子就徹底的歇菜。

憤怒的工人和老百姓不幹了,你縱然是給的工資再高,我都不給你幹了,愛誰誰幹去。

大規模的罷工很快就蔓延到整個京津地區,大量的工廠、商行、作坊等等開始停工,工人們聚集到京城的一條條大街上,一邊喊著口號,也是一邊拿著萬民書。

書生、考生們的雖然掌握著話語權,雖然可以直通天庭,然而憤怒的市民們也是不好惹的,數以萬計的市民們湧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訴求,傾訴自己的憤怒。

對於他們來說,生活苦點、累點都沒有什麽。

大明的工廠、作坊之類的,現在隨隨便便進一個工廠、作坊做工,一天至少也是要做到六個時辰來,有些甚至於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一天到晚都要在裏面做事。

環境很差,生活很苦,夥食也不好,但是這些都沒有關系,苦點、累點而已,這並不算什麽,都是窮苦人,不怕苦,只要日子有奔頭就行。

每月拿工資的時候,這白花花的銀元最實在,所有的苦和累都一下子消失了,每年回家過年的時候,大包小包的帶回家、再看看家裏面的新房子,吃的白白胖胖的孩子。

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不能剝奪了我們的希望,如果連希望都沒有了,那所有的一切自然就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他們的希望就是孩子,孩子能夠讀書寫字,能夠上學,能夠有希望出人頭地,這就是最大的希望。

為此哪怕是再苦都無怨無悔。

大明的第一次罷工就這樣出現了,和劉晉所穿越之前歷史上的罷工不同,罷工的人們不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勞動權益,而是為了爭取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權力。

對於這片土地的人來說,每一個人都清楚的知道知識和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