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2/2頁)

“陛下,諸公~”

“國庫的稅銀,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所以在如何花國庫銀子的上面,核心點還是要圍繞著用之於民來。”

劉晉想了想緩緩開口道。

“一般國庫的開支,我們可以將它分成幾類~”

“一個是官府官員和日常運轉所需要的開支和支出,這一部分我們可以將它稱之為官府開支~”

“還有就是維持大明軍隊所需要的開支,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為國防開支~”

“另外還有供養皇親國戚的開支,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為皇室開支。”

“這幾樣是現在我們大明國庫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開支現在已經劃歸到陛下的內帑,所以現在最主要的開支就是官府開支和皇室開支~”

明朝官府的開支一直很小,老朱同志給明朝官員定的薪酬待遇確實是歷朝歷代最低的,這個開支從大明開國一直到大明亡國,其實都沒有什麽變化,幾乎從來就沒有提高過。

真正占比越來越大的是皇室開支這一塊。

老朱家的王爺太多了,上百個王爺,猶如上百個寄生蟲,寄生在大明的身上,他們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的擴大。

這些老朱家的王爺,什麽事情都不需要做,也不能做,所以只能夠不斷的造人,每增加一個人口,大明的國庫這邊就必須相應的給予供養。

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單單是這一塊的開支就占到了明朝財政開支的三分之一以上,猶如一個沉重無比的負擔壓在了本就捉襟見肘的大明財政上面。

聽到劉晉的話,大家也是微微點點頭。

大明國庫的開支其實很少,主要是沒有什麽銀子,更多的是征收上來的實物,所以官員的薪酬待遇方面都還包括了實物,什麽糧啊、布啊、絹啊、茶啊之類的,七七八八,林林總總。

反正就是看不到多少銀子,甚至於剛剛開始的時候,老朱同志還拼命的給官員發寶鈔,寶鈔這東西它就是紙。

最終寶鈔又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轉移到了大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去了,苦的還是老百姓,官字兩張口,自然是不可能真的餓著當官的。

“臣以為,朝廷的稅收開支方面,應該進行一個詳細規劃,比如這官府開支方面,它占整個開支的比例應該控制在一個點數上面。”

“比如大明官府這邊的開支是10個點,也就是十分一,那麽今年用於官府開支的稅銀就應該要達到七百萬兩銀子左右。”

“七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家發月響?”

在場的眾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要是這七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家發月響的話,大明官員一年的俸祿豈不是要漲幾十倍?

盡管大家都不是靠朝廷俸祿過日子的,但如果能夠名正言順的拿到更多的俸祿,大家自然也是很樂意的。

“當然,我這僅僅只是舉個例子,這朝廷稅收多了,給大家漲漲俸祿也是合理的嘛~”

劉晉笑了笑回道。

“對,對,合理的,很合理~”

其他人一聽,頓時就連連點頭,漲薪水誰不喜歡?都喜歡,沒人不喜歡漲薪水。

至於弘治皇帝則是笑了笑,這一年收怎麽說稅銀的話,給官員們漲漲俸祿,那也是可以的,銀子多了嘛,當老板的也不能太摳門是吧?

“這官府開支也好,皇室開支也好,都很難體現這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真正能夠體現這一點啊,其實是公共開支~”

“所謂公共開支,它包括修建城墻、修建道路和橋梁,另外還有修築河提大壩、水庫之類的,只有這些對於老百姓來說才算是能夠切身感覺到自己所交的稅是用到了自己的身上。”

“同樣的,這些開支也是能夠促進我大明更加的繁榮昌盛。”

“比如,現在我們朝廷有錢了,我們完全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規模的修建水泥馬路,來方便各個地方的交通往來,道路修好了,做什麽事情都更輕松簡單。”

“再比如,我們可以在全國開設一批公辦的學校,由朝廷來出資修建學校,聘請老師,統一印刷課本,統一教授內容,收費方面則是象征性的收取一點費用,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有上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