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不可輕啟戰端(第3/3頁)

弘治皇帝想了想說道。

從看到大明早報上面的描寫,看到那血淋淋的數字那一刻起,他就決定,一定要還以顏色,身為大明的天子,他不能坐視不管,不能夠嚴重的看著自己的子民被人屠戮而無動於衷。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劉健、李東陽、謝遷、周經、馬文升等人的臉色變的難看,弘治皇帝這是決心要和韃子好好打一仗了。

但是他們卻不想打仗,因為打仗不僅僅會死更多的人,更關鍵是會動搖文官集團的利益。

“陛下,韃子南下是為了劫掠過冬的物資,只要他們劫掠夠了,自然而然會返回草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輕啟戰端,恐成大禍。”

周經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他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這些草原人沒有什麽可怕的,他們只不過是過來劫掠物資、財富的,只要吃飽了,自然就會回去,根本沒有必要和他們死磕,因為和他們死磕,只會損失更大,一個不小心還極有可能會動搖大明江山的社稷。

“是啊,陛下,不可輕言戰事。”

“這一次韃子南下選擇從甘肅、陜西方向,主要是因為這一帶我們的長城和城池沒有用水泥進行鞏固、加高。”

“以往韃子南下都是從大同、宣府南下,但自從我們用水泥加高、鞏固長城、關隘和城池之後,韃子就難以南下。”

“所以臣以為,只需要往甘肅、陜西這邊多調配水泥用來修繕長城、關隘,鞏固加高城墻就足以抵擋韃子南下,到時候就再無邊患了。”

謝遷也是站了出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的意思就更簡單了,那就是這一次韃子南下成功,那是因為甘肅、陜西一帶的長城、關隘還沒有用水泥去修繕,所以韃子才能夠成功南下。

只要用水泥去重新修繕、鞏固、加高,未來韃子就休息在南下了,用水泥就可以構建起強大的防線,根本就沒有必要和這些草原人死磕。

“陛下,李公、周公所言甚是。”

“我大明軍隊軍備廢弛、訓練松弛,戰力低下,根本就沒有辦法和草原大軍相比,依靠城池守城尚可,這出城野戰,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勝算。”

李東陽也是跟著說道,直言大明軍隊戰力低下,根本就不適合去和草原人硬拼,還是依靠水泥修建高大的城墻來抵達比較明智一些。

聽到這三人的話,弘治皇帝的臉色都鐵青、鐵青的,叫他們過來是商量如何收拾草原人的,而不是叫他們來過來反對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