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17

在村裏炫耀了一天的江爺爺, 拎著江大伯母給他準備的一條小魚,一塊肉,一只雞腿, 和自家釀的一點米酒, 用菜籃子拎著,又去村口老店裏買了紙錢和要燒的紙, 和江柏一起去山上。

江大伯難得的主動跟著他們一起,手裏拿著鐵鍬和鐮刀,主動地幫忙鏟土和割草。

一段時間沒來,山上的野草又將墳包都包圍了。

太爺爺太奶奶的墳不在一塊兒,這裏也沒有合葬的習慣。

江爺爺站在太爺爺的墳前, 不知不覺就濕了眼眶,對他的父親說:“柏子考上大學啦, 我們家也出了個大學生,今後改換門楣啦!以後再也不用被人踩著肩膀走路, 時代好啦!”

太爺爺年輕時候是個轎夫,給地主家擡轎子的,他是夜裏給地主家擡轎子時,聽說是摔了跤,摔到了地主, 滾到河裏沒人撈, 淹死的。

江爺爺笑著說:“來財現在接手了我巡山的工作, 每個月都拿工資, 今年工資還漲了, 現在一百塊錢一個月, 兩個兒子,國安國良都是大學生, 在城裏當老師,捧鐵飯碗,吃國家飯。”

他招手叫江柏過來,給太爺爺磕個頭。

江柏拿了一刀紙墊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這是我小孫子,叫江柏,他每年都來給你上墳,考上了滬市大學,以後留在滬市,就是滬市人了,我們村的戴知青,周知青,就是滬市來的,後來回了滬市,那時候哪裏能想到,我也能進城,能去滬市,我孫子能考上滬市大學,今後當滬市人呢?”江爺爺想到年輕時聽戴知青、周知青講城裏事情的時候,他對城裏的向往和好奇,一時也不由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一轉眼,他都六十多歲了。

他也終於完成了他的任務,撫養弟弟妹妹長大,安排他們嫁人、娶妻,撫養兒孫。

祭拜完太爺爺,他們又轉去祭拜太奶奶。

太奶奶是個小腳婦人,做不了活,只能在家裏洗洗涮涮,一輩子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水埠鎮。

江爺爺和江奶奶的結合,一個帶著弟弟,一個帶著弟弟妹妹,就像是兩個重組家庭,矛盾重重。

江奶奶個性強勢,對江爺爺的弟弟妹妹並不好,太奶奶與江奶奶也矛盾重重,只是太奶奶自己一個小腳女人,還是靠兒子兒媳養著,沒有辦法,自己一個人帶著小兒子小女兒搬到下面的土屋裏居住,那時候村裏都是這樣的土屋,如今那土屋已經成了江媽的豬圈。

用江爸的話說就是,太奶奶是個一輩子都泡在苦水裏的人。

江爺爺十二歲就要撐起一個家,接過一整個家的重擔,他已經拼盡全力了,一直到他成為了守林員,成了村裏出了大隊書記、會計、記分員外,唯一一個拿工資的人,和江奶奶分開住了,爭吵才逐漸少了些。

江爺爺和太奶奶說完話,抹了把老淚,對江柏說:“你太爺爺太奶奶的墳你別忘了啊,以後每年清明別忘了來上墳。”

江柏點頭:“我都記得。”

給老祖宗上墳的事情,一代一代往下傳,傳的代數多了,上面幾代的老祖宗墳,後代孩子們也記不得誰是誰了,甚至因為墳頭被山上茂密的草木遮蓋住後,連墳都找不到了,這時候,村裏人就會統一在山腳畫一個圈,圈裏燒紙錢,表示這個圈裏的紙錢只有我家老祖宗能領,他們一邊燒紙錢一邊高聲喊著:“我家的老祖宗們來收錢啦!我家的老祖宗們來吃飯啦!”

不斷的喊,不斷的喊。

江爺爺就怕自己死了後,等兒子們也老了,小一輩們記不得他父親母親的墳,忘了給他們上墳,讓他們在下面餓肚子。

生前的時候沒東西吃,死了還要挨餓。

挨餓的滋味江爺爺可太知道了,三年、大、饑、荒的時候,村裏餓死了很多人。

想到自己把弟弟妹妹在大、饑、荒中都養活了,江爺爺又笑了起來,下山的時候,雙手背在身上,腳步輕快,臉上也都是放下了沉重包袱的笑容。

江大伯和江柏將江爺爺江奶奶墳的周圍雜草都砍了一遍,江大伯說:“等過年,我和你爸去買兩塊碑放在爺爺奶奶墳前,有墓碑在,以後上墳找墳也方便。”

那些聚集在一塊的墳頭,時間長了,又沒有碑,真的很難分辨是誰家的,每年都有人上錯墳。

江柏也將這事記在了心裏。

他們並沒有在村裏多待,上完墳,回家用舂米機舂了米,拖著一板車的糧食,就又出發去吳城。

這些糧食不僅江爺爺和江檸要吃,江柏還想帶一些到滬市去。

江爸給他寄來的學費和生活費中,明顯沒有留下糧食的錢,他還得自己拉糧食去滬市。

想到自己今後在滬市,這麽遠的距離,要帶糧食過去,江柏就覺得,自己又要餓肚子了。

才剛過了個吃飽飯的一年,想到又要回到肚子餓的睡不著,晚上腿疼的睡不著,肚子還沒餓呢,他都感覺腿都要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