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忽悠政府大佬!

見姜勝宇沒吭聲,李鐘哲索性挑明了指出:

“這不是顯而易見的行動嗎?亞進汽車的未來應該也擺脫不了這個方式吧?恢復正常生產之後,拆分高價出售,賺了錢再轉移到M國,不是嗎?”

“不是的,恰恰相反。”

陳道俊情急之下脫口而出,李鐘哲的眼裏就蒙上了異彩。

“相反?”

“是的,我們逐日是從M國賺的錢帶回寒國的工作,迄今為止我公司通過投資戴爾電腦、微軟、好萊塢電影、東瀛的軟銀,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用這些錢收購了亞進集團,怎麽看都是國家出口引擎。”

“年輕小朋友很會開玩笑啊,什麽出口引擎?”

對於生活在6,70年代的人來說,出口引擎這個詞是自豪感的象征。

因為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出口是許多國家從世界最貧困國家成長為經濟大國的動力。

因為寒國資源不足,所以有做強出口才是唯一活路的說法。

陳道俊慢慢解釋其中的意味:

“出口不就是賺取美元的行為嗎?我們逐日投資只是不賣商品,國家賺的外匯,是一樣的。”

“現在可能看起來是那樣,但是今後呢?”

陳道俊想撓頭。

這位也真是……疑心病太重了。

怎麽老是懷疑這懷疑那的,這是以前被多少人騙過?

“如果只是想賺錢,那麽光是考慮匯率差異就翻了一番,我給您的計劃書,就算全部實現也很難保證雙倍的利益。”

姜勝宇直指利潤,似乎是被這句話打動了,李鐘哲才拿起了文件。

瞬間把內容全掃光的李鐘哲,再次放下文件開口了。

“你好像計劃打造一個寒國媒體產業的中心……我覺得還不錯。”

李鐘哲的態度變了,他的話對陳道俊不亞於仙音繞耳。

“我再問一下,15億美元全部投資於媒體產業嗎?”

“沒有,只投資其中的一部分,事實……”

姜勝宇一邊磨蹭著一邊觀察李鐘哲的眼色。

“我想投資多個領域,想把M國投資公司委托給當地人,在寒國成為經營者。”

“請問IT這個領域怎麽樣?”

李鐘哲眨著眼睛問道。

“如果通過投資戴爾、微軟、軟銀等公司獲得了巨額利潤,我認為是熟悉IT領域的人,不是嗎?”

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姜勝宇無法輕易回答。

因為在他一貫的思維裏,投資IT都是政府主導的事情。

陳道俊聽到這個提問時非常開心。

為了給因IMF事件陷入停滯的經濟注入活力,國民政府不也在致力於培養IT相關風險企業嗎?

而且政府還提出了文化繁榮這一話題。

如果逐日只收回M國投資公司的招牌,媒體城就相當於現政府的長遠需求。

跟著政策風向走,企業才能掙大錢!

“IT對培養中小企業將起到很大的幫助,僅從M國的情況看,從矽谷成長的互聯網企業現在已經飛速成長,我個人認為,政府只要轉動方向盤,企業就能取得好的成果。”

陳道俊深知,跟高層領導講話要懂內涵和需求。

只要給出想聽到的回答就可以了,現在李鐘哲想要的答案,就是發展IT有光明未來。

“看來IT果然是年輕人熟悉的領域,你回答的很幹脆啊。”

李鐘哲一臉笑意地問姜勝宇。

“怎麽樣?考慮投資IT領域嗎?”

在姜勝宇接受之前,陳道俊先回答了:

“W員長,我們逐日根本不考慮投資IT。”

瞬間兩人的表情一下子變了,姜勝宇一臉驚慌,李鐘哲是一臉不快。

當面拒絕了大人物的提議,對方非常不爽。

“IT風險企業必須依靠劃時代的創意和技術力量的滋養成長,如果特定私人資本隨意介入,只會幹擾創意和技術,風險創業者的年輕不能被資本家隨意左右。”

對於陳道俊的不同意見,李鐘哲第一次認真打量這個少年。

“那麽產業主體應該是政府了?”

“是的,政府層面最好是準備好的孵化基地,這樣才能誕生更多的IT企業和企業家。”

李鐘哲覺得今天接觸到了許多新詞:“孵化基地的話……?”

“最關鍵是IT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政府讓企業自主創業發展,不要過多幹預成長,矽谷就是以這種方式成長起來的。”

李鐘哲有一段時間沒有說話。

陳道俊感覺到政府還沒有具體的高科技項目,現在該為他引導一個方向了。

假如這個人真的能夠當上二把手。

沉吟片刻,李鐘哲戴上眼鏡:“非常好,今天我聽了很好的意見,這個計劃書我會充分討論後再聯系您,能詳細地告訴我關於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嗎?站在政府層面,我會積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