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約什麽會,搞事業

潘成毅和陸洲一本正經地溝通完《初戀》這首歌的宣傳安排後,對他有了很大的改觀。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陸洲能蹭葉芳菲的流量,潘成毅一開始並不會贊同把《初戀》這首歌的首發平台選在抖樂。

現在溝通過後,他發現從陸洲先前的各方面準備來看,他其實在得知自己能蹭葉芳菲的流量之前,就打算把這首歌的首發放抖樂平台了。

比如他在《初戀》還沒完整錄好之前,就在抖樂申請認證了音樂人,甚至已經完整了解了抖樂扶持獨立音樂創作的獎勵計劃。

他還關注到了最近在播的火熱青春電影《那年,我們》,對於歌曲的推廣方式都考慮到要借用電影片段來做宣傳。

更可怕的是,他甚至還和初戀一起參加了綜藝《交換嗎?前任》,計劃用自身真實故事來再為歌曲做一波引流。

細細一想,這一切環環相扣。

潘成毅仔細分析過之後,發現陸洲做第一首歌的思路非常明確,從歌的立意,到這首歌的推廣載體,再到這首歌的初始商業盈利模式,他都提前計劃好了。

路線相當清晰,就是借用視頻平台模式在一路推進,而音樂流媒體在他的規劃中,卻是被排在第二位的。

現在,事實已經證明,《初戀》首發抖樂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當然,這要感謝葉芳菲無償給的熱啟動。

這同時也是潘成毅佩服陸洲的一點,他對於這種不打招呼的蹭流量,也是挺豁得出臉面的。

潘成毅不禁在思考:陸洲在金華娛樂撲街的十年,他到底在做什麽?潛伏在公司裏低調磨煉技能、學習公司內的歌曲運作流程嗎?

潘成毅是一名獨立音樂制作人,說句實話,從專業角度出發,他個人對於音樂市場上不少所謂的“抖樂神曲”,是打從心底裏瞧不上的。

他認為有些“神曲”雖火極一時,但在他看來,那些歌的旋律、節奏和編曲……真的low死了。

可十分諷刺的是,它們就是火了,你氣不氣?

而且它們的商業價值還不錯,資本還舍得砸錢堆推廣,你氣不氣?

流行音樂的市場,仿佛正在飽受著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這年頭,隨隨便便套用流行樂的基礎結構,快到可以幾小時出一首歌。

音樂數字化,讓這個市場從量級來看,較之以往呈倍數增長,好像不缺歌了,但……事實卻又很缺歌。

到底缺不缺?

缺啊!缺好歌,缺有質量的歌。

潘成毅曾經一度討厭抖樂這種平台,認為它在擾亂音樂市場,讓大眾變得浮躁,曾經能靜下心去品味三四分鐘的一首歌,現在變成了只愛聽副歌某十幾秒……

大大地縮短了一首歌真正的價值。

但現實又教他做人。

這年頭,一首歌你想讓它火成現象級?

在某音樂流平台霸榜,夠了嗎?

遠遠不夠……

如今已經不是過去的時代了,想讓人耳熟能詳?你就得讓普羅大眾都有機會聽得見你這首歌,普羅大眾在哪啊?

抖樂坐擁八點多億網民。

你想體驗真正的火?

現實告訴你,你還真的得去這個平台推一推你的歌,你才有更大的機會。

後來的潘成毅,向現實低了頭,才對抖樂有了新的改觀,但盡管改觀,心裏多少還是會下意識抵觸的,不過是為了賺錢而被迫改觀。

當他問及陸洲為何會如此堅定地選擇視頻推廣音樂這個路線。

陸洲的回答,讓他醍醐灌頂。

“你要接受一個現實,時代已經變了。”

“曾經收音機的火熱,後來被電視擠掉了,現在短視頻崛起,電視都沒人看了。”

“當初一首歌無限循環聽一天已經很滿足,現在天花亂墜的短視頻十幾秒的視聽刺激在瘋狂霸占用戶的大腦,只聽不看已經不夠滿足,很多人曾經一天幾個小時沉浸在音樂裏,現在他一天不聽歌,都問題不大了。”

“娛樂方式多樣化,科技的發展,讓音樂從某種程度上漸漸變成了短視頻的附屬品。”

“這一點,你不想承認也不行。”

“音樂已經換了一種新載體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啊。”

“小撲街不跟進時代,永遠就只能是小撲街。”

“而我,很清楚我想要什麽。”

“走流行音樂先吃上飯,有了余力,再去玩高於平均值的東西。”

“而流行音樂前提是你得想辦法先流行起來,那你就該選當下最流行的媒體切入推廣。”

陸洲的原話,讓潘成毅突然粉上了這個年輕人。

他相信自己不會看錯人的,陸洲肯定能火的。

他絕對是在冥冥中不經意間淘到了一粒會發光的金子,可不能讓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