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楊燮(上)

我是皇室遺孤,我的父親曾貴為太子,我的母親也出身官戶,原本我有著無上的尊榮,如果不是父親早亡,我再不濟也會是個王爺。

即使後來我成了楊家沖裏普通的九少爺,我也衣食無憂,快快活活地長到了十歲。

十歲之前,楊家沖方圓十裏,就是我的全部世界。負責我所有事務的是管事楊義,他和奶娘福娘,以及其余的下人,無微不至地照顧我。

本來我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每當我羨慕村裏的孩童都有父母,楊義和福媽都只是嘆息著摸摸我的頭,從來沒有跟我說過真相,但十歲那年,張昀來了。

我不知道他怎麽找到我的,但可以肯定,來之前他已經做了很足的功夫。

他知道我從小就識文斷字,勤勉習武,給我的見面禮是一把前朝大將軍用過的古劍。

他坐在我面前,隔著一爐香,一壺茶,說他是我父親的舊友。然後告訴我,我的父親母親死的有多麽慘,然後害死他們的這個人,身份有多麽高不可攀。

聊了大半夜,他問我想不想堂堂正正地在天下人面前亮出身份?想不想為父報仇,以配得上我墻上掛著的“忠孝仁義”四個字?

在楊家沖,沒有人知道我的過去,甚至都極少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九爺”兩個字,就代表了楊燮。

每次有陌生的人接近我,楊義和福娘都很緊張,從前他們都說,害怕有人圖我的錢,張昀來了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怕有人圖我的命。

張昀很會遊說,幾番話問下來,我的心思就已經動搖了,真不愧是能做當朝高官的人,我想。

不過我又想,那“忠孝仁義”裏面第一個字不就是忠嗎?如果我真按照他說的做了,那我不還是配不上這四個字嗎?

張昀說,這天下原本就是我父親的天下,我該忠的是我父親和先帝,推翻了我的皇叔——哦,也就是當今皇帝,我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忠。

而我如果不這麽做,那我就是不孝了。

我又一次被他說服。

畢竟他在說這些的時候,楊義和福娘站在旁邊,已經熱淚盈眶。過去每次他們提起我的父親母親時,也是這樣的表情,所以我想,他們肯定也是希望我被說服的。

等是夜我與張昀達成了協議,他們卻很吃驚,很後怕,他們說這是一條不歸路,史上踏上這條路的人,就沒有幾個落得好下場的。他們盈淚,不過是一時感懷罷了。

我自幼讀書,這些道理當然懂,但當我問他們覺得父親母親該不該死?又問他們想不想回到京城與家人團聚?我看到他們的眼裏有遲疑。

楊義是我外祖家的人,福娘是東宮裏的宮女。他們一個是楊家的家生子,一個受到過我父親母親庇佑之恩。

他們都還有家人。但為了養我,他們不能不選擇隱姓埋名住在楊家沖。

對於世上所有人來說,他們就好像平白地死了一樣,他們心裏當然會有不甘。

我像張昀說服我一樣,把他們也給說服了。

忠孝仁義,我想最起碼我要做到後面兩個字。

他們代替我的父母養育我長大,給我請師,教我做人,用他們心中簡單的是非觀教會我認識人世間,我想,我的人生已經是這樣了,比起一輩子隱姓埋名苟且偷生,我為什麽不幹脆搏一搏呢?

至少我知道,做人是要知恩圖報的。

很快,張昀就安排了人住進了我的宅子,他對我也算有求必應,我需要什麽他就給我送什麽,我想讀書,他就給我送來了身邊最有學問的幕僚。

楊家沖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從前的十年,我在這裏無憂無慮,我不需要上進,也沒有人要求我必須勤奮,我只需要平安健康過完這一生,就是回報了所有人。

我在鄉野長大,最開心的事情是穿梭在四季的稻田裏,和佃戶家的孩子捉魚,摸蝦,掏鳥窩。楊義對我最大的要求是學會算賬,和打理家中的買賣,等他們將來老邁過世,起碼我還能幫著這份家業安穩度過余生。

但是因為空閑的時間太多太多,我反而主動的讀書習武,十年裏師父換了一個又一個,我把寫下的文章匿名遞給城中有學問的長者,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我還假借村中學子之名參加鄉試,也一舉中榜。

如果我沒有一個如此敏感的身世,我想我的前程也定如錦繡。

張昀的幕僚來了之後,我頑耍的時間少了很多,讀書更加發奮,他們都以為我復仇心切,很是滿意,但其實真的只是因為這個幕僚肚子裏的確有些墨水,而我不想浪費罷了。

十三歲那年,隔壁縣城裏出現了一幫強盜,搶了好些過往路人的財物,連服侍我衣冠的我的丫鬟回家探親都差點被搶去做壓寨夫人,我一氣之下,趁夜提劍前去平了那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