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巔峰一戰,天地之樹

禦劍飛至天禦城上方的劍客自然是李行,他這次要做的事其實和五儀當初在青神城做的事差不多,並非一開始就直接出手攻擊一座帝國的都城,而是從攻心開始。

所以就有了接下來的三戰。

第一戰算是開胃菜,三名不壞境強者有一人是不壞境巔峰,另外兩人是不壞境第二層境界,且三人最擅長合擊。

三人聯手,氣力已經超過了‘百萬斤’的門檻,且招式和意境也都極為不俗。

李行面對這三人,一開始就運轉聖龍訣,以人身小天地硬扛三人的進攻。

和當初剛破境時的不同,如今的他已經有內力在身,可以使用武功,所以防禦力也提高了一個档次!

鬥轉星移、乾坤大挪移、由金鐘罩升階的金剛不壞神功,再加上氣血之力,這些和人身小天地相結合,構成了全新的‘完美防禦’,在小天地的輪廓外形成了一層‘金邊’。

借力,化力、卸力、挪移、抵消、反彈……所有攻擊觸碰到這層‘金邊’後都會被重重削弱。

李行一舉達到不壞境巔峰,且因為‘死而復生’對入微的理解和掌握超過當世所有不壞境,而組成‘完美防禦’的這幾門武功本質上都是在勁力的走向和控制上下功夫,所以全新的‘完美防禦’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無限趨近於真正的完美!

如此一來,哪怕三名不壞境聯手的殺力極高,但真正能打破李行人身小天地外層那道‘金邊’的攻擊卻極少,哪怕打破了,十之八九的威力都被耗掉了,最終能對小天地造成的傷害幾乎可以忽略。

李行就在空中巋然不動地任憑三名不懷境打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時間,這期間他也一直在用‘天人合一·洞察’觀察這三人的氣機流轉和招式變化。

和‘完美防禦’一樣,‘洞察’也因為李行在‘入微’上的造詣而水漲船高,所以在觀察了一炷香的時間後,李行才能一劍就同時破掉三人的聯手,將三人從空中擊落。

這一戰算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接下來天禦城的符陣也隨之開啟了一部分,然後稷下學宮的大祭酒開啟了第二戰。

這位儒家高手和常書賢一樣,都是無量境第二層‘知命’,不過他比起常書賢就差了很多,常書賢能打出遠超自身極限七八倍的力量,這位大祭酒就只能勉強‘翻一倍’。

而且這位大祭酒在武功造詣上也遠不如融合了三教武學和百家所長的常書賢,給李行的感覺更像是一位教書育人的先生而不是江湖高手。

實際上這才是常態,三教武者各有神通,看似擁有比尋常不壞境更高的戰力,但絕大多數擅長的是研究本教學問而不是與人打架,常書賢這種讀書讀到境界極高還特別能打的其實才是異類。

天元朝廷派出的這位大祭酒沒有離開天禦城,就在已經開啟的符陣內借助符陣的力量維持無量境,然後不斷對李行出手。

對方的殺力其實還不如之前三名不壞境聯手,連李行的外層防禦都破不了,但勝在‘綿長’。

李行既然一開始就擺出了擅長防禦的姿態,天元朝廷就要借儒家無量境的手段看看他到底能扛到幾時?

於是接下來一個多時辰,李行站在誅絕劍上任憑那位大祭酒一次又一次以浩然氣錘打。

一些武功特性在武功練成後就會如同新增的屬性一般永久存在,比如‘筋菩薩’特性,比如獨孤九劍的‘勘破’和‘智久’,但有些特性就必須在運轉對應的武功時才能施展,比如易筋經和九陽神功的內力恢復能力,比如獨孤九劍的‘刹那芳華’等等。

聖龍訣融合的武功都沒有恢復內力的特性,李行如果想要快速恢復內力就必須切換為無雙訣或是傾世劍訣。不過聖龍訣也有另外兩門武功沒有的優勢,那就是融合了氣血之力。

氣血之力要比內力耐用很多,如今聖龍訣讓氣血之力和內力完成初步融合,李行在施展武功時可以用內力作為總體‘框架’,再用氣血之力充實其內在,如此一來,消耗的內力將大幅度減少!

儒家大祭酒打了一個多時辰,最終只耗掉了李行一成多的內力。

至於氣血之力,他有遠古龍心和真龍聖體,生命本質遠超常人,氣血之力的恢復速度簡直和他的不壞境一樣不講理!

在城內精通望氣和蔔算之道的眾人一起確認李行還能繼續支撐的時間遠超稷下學宮大祭酒的極限後,朝廷就讓對方停手,然後就有了接下來的第三戰,出手的是當朝國師,飛仙閣當代閣主。

作為道家七脈之一的掌舵之人,這位閣主無疑是當世最頂尖的幾人之一,在趙士傑橫空出世之前,他和常書賢一東一西被稱為當世雙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