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196 一百九十六章

◎無◎

聖上的考量與程子安不同, 在他下意識裏,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是粉飾太平的笑話。

王子犯法, 向來不會與庶民同罪, 甚至是官身階層都不會同罪。

程子安的革新給大周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自他溫水煮青蛙, 每月從官員的俸祿中扣除錢糧, 變相讓士庶一體納稅後, 好處顯而易見,大周的國庫漸漸松泛了。

如今對律法的革新,聖上當即就答應了,將刑部大理寺的兩個尚書,何相王相一同叫來, 吩咐了下去:“你們一道前去商議。關於程尚書家人受到的冤枉,你不替他們討回來,我都會替他們做主,還他們一個清白公道!”

聖上並非是為了安撫程子安, 他的確看不慣對崔素娘他們的謠言。程子安官居尚書之位,未替崔素娘請誥封。何相也很識相, 有程子安在前, 推掉了給他的加封,對於這一點,聖上尤其滿意。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乃是帝王無奈之下安撫士族之舉。士大夫難纏, 帝王不願意與他們分權, 更舍不得把他們擡到高位。

尤其是聖上在看到大周的官身, 占據了大周的巨額家財之後, 那股想要把他們除掉的心思,折騰得他半夜都會驚醒。

官身帶不來大周的國富民強,天下太平。戶部的賬目清楚表明,士族反倒是拖垮大周的蠹蟲。

程子安不清楚聖上的心思,他要是得知,定會加一句,周氏皇族也不遑多讓,都是一群享受著民脂民膏的寄生蟲罷了。

幾人一道走出承慶殿,何相腳步緩慢,走在最後,程子安便放慢了腳步在後面虛扶著他。

何相道:“我沒事,這幾步路還是走得動。”

程子安道:“我陪著何相走一走,許久沒同你走這條道了,甚是想念。”

年前何相進宮推掉加封之後,就留在府中修養,年後開衙才重回政事堂。

望著承慶殿熟悉又陌生的廊柱黃瓦,何相感慨不已,道:“不知這條道,還能走幾日。我是無所謂,倒是很多人都盯著,盯著我的身子,腿腳。唉,不止京兆府這一場熱鬧,朝堂上下也得跟著熱鬧了。”

程子安當沒看到何相看來的目光,他話中意思很明白,待他致仕之後,政事堂肯定要添人,所有的官員朝臣都盯著這個位置。

在朝堂上論功勞還是其他,無人能與程子安爭入政事堂的資格。

只是,程子安準備重修大周律,要是他一旦失敗,這個位置肯定就輪不到他了。

這時王相停下了腳步,轉身等著他們,問道:“何相腿腳可還好?”

何相呵呵笑道:“有勞王相關心,還走得動,撐得住。打完了仗,我也不靠腿腳當差,政事堂的事情,只要我腦子沒糊塗,還能管上一管。”

王相看了眼程子安,也打哈哈道:“何相能回來當差做事,我以後身上的擔子就輕了。”

段尚書與姜大理寺卿見王相等著與何相並肩而行,兩人忙側身等在一旁,在他們走過之後,段尚書拉住了落在他們後面的程子安。

“程尚書,先前聖上說得籠統,你可能與我解釋一二,你打算如何改大周律法?”

程子安道:“段尚書別心急,事關律法,每個字都要準確到位,此事說來話長,我一時片刻也說不清楚,等下去政事堂再議。”

段尚書放開了程子安,訕訕道:“那行。”說完之後,他又補充了句:“我在刑部多年,好不容易將大周律背得滾瓜爛熟,要是一下改動過大,我怕上了年紀,腦子不靈光,以後記起來就難了。”

程子安淡笑不語,刑部判案,真正沿用大周律法的時候,少之又少。

而且大周律法缺乏細則解釋,適用與否,全靠官員自己本事的高低,品性,以及喜好判定。

大周律幾乎形同虛設,無論刑部還是大理寺,向來都是棄之不用。

不過,段尚書有句話說得很對,他的確在刑部的時日,足足快有二十年,從刑部的郎中,一路升到了尚書之位,穩坐刑部尚書十余年。

這些年來,段尚書幾乎從沒出過差錯,官聲頗好。今年段尚書五十出頭,要是何相致仕,按照他的履歷,要是沒程子安,當仁不讓該升任政事堂。

程子安與段尚書關系還算不錯,到了政事堂,他便將自己對大周律的不足,以及打算如何修,悉數告知。

王相與何相都在凝神思索,姜大理寺卿見他們沒先發表意見,也就謹慎地不先開口。

段尚書眉頭皺起,道:“程尚書,修律法細則,需要耗費巨大的人手精力,不過這件事我倒是贊同,有解釋細則之後,審案時用得上。只是,官員的品級不得“贖”,我以為不妥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如此一來,豈不是將讀書人,官員貶低到與大字不識之人一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