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187 一百八十七章

◎無◎

承慶殿。

聖上王相兩個郡王連同尚書們等重臣已經入座, 程子安與何相一道走進殿,林中丞看到他尤憤憤不平,不過何相腿腳不便, 他不敢招惹, 悻悻哼了聲。

大殿裏安靜,林中丞發出的動靜格外清晰, 程子安目不斜視上前見禮, 聖上盯著他片刻, 道:“坐吧。”

程子安謝恩,退回經過林中丞身邊,腳步一頓,拱手朗聲見禮道:“聖上,林中丞堅持認為要與南夷戰到底, 臣想虛心請教林中丞,對這次與南夷的打仗,做出妥善周全的安排,如何派兵布陣, 如何運送糧草,預計耗費多少錢糧, 多久時日能擊退南夷, 戰後,如何善後,與南夷的關系如何處理。”

林中丞沒想到程子安突然發難, 臉色一下變了。

王相不禁蹙眉, 何相一直在思索程子安的問題, 陷入沉思中未曾做聲。

其余人連同聖上在內, 都一齊看向了程子安, 各種神色復雜至極。

的確如程子安所言那般,打仗並非兒戲,事關天下大事,誰都不敢再輕易發表看法了,

程子安等了片刻,見林中丞未曾做聲,團團拱手見禮,誠懇地道:“諸位,我並非要故意為難誰,而是大周興亡,在座諸位身為聖上的肱股之臣,自當旁無責貸。個人的能力終歸有限,我盼著諸位能群策群力,提出寶貴的意見,一起想主意解決眼前的境況。我知道諸位有自己的看法與主張,無論做何打算,想法如何,都先放下成見,以大周的利益福祉為上。”

在大是大非面前,程子安哪能因為林中丞的小人之心,同他沒完沒了的鬥下去。

能進承慶殿的朝臣,屬於大周的人中龍鳳,他們雖然品性有高有低,但聰慧這方面卻不可質疑。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程子安也想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啟發。

聖上聽得龍心甚慰,沉重的神色緩和了下來,難得語重心長地道:“程尚書所言極是,邊關在打仗,廣梧州邊關已經告急,眾卿再爭吵不休,耽誤了戰況,造成廣梧州失守,豈不成了大周的罪人。”

聖上的聲音雖還算溫和,話裏的意思卻令人頭皮一緊。

廣梧州乃是大周與南夷相鄰的州府,三面靠海。由此而北上,行至大周中原腹地的吉州,才有長河與興嶺山脈阻擋。

而吉州府與燕州府相鄰,燕州府往北,就是大周的京城。

廣梧州失守,大周半壁江山告急且不提,京城危矣!

若成了聖上口中的大周罪人,誅九族都還算輕了。

廣梧州尚未失守,與程子安成立水師,增強此處的兵力有莫大的關系,他站出來說話,林中丞等人才忍住沒跳起來,指責他與政事堂相爺搶風頭。

程子安緊跟著補充道:“聖上聖明,戰場瞬息萬變,我們在此議事,萬萬不能再耽擱,我先舉個例子,先表明主張,支持與反對的理由,比如我支持打仗,建議由誰領兵,派兵多少,從何路進攻。糧草從何處籌措,由誰在在後方指揮運送糧草,預計戰事何時結束。與之相應的則是反對的一方,比如我反對與南夷開戰,反對的理由,建議以何種方法,平息與南夷的戰事。除此之外,其余的話皆不要在此處提及,耽誤了大事。”

戶部雖說重要,王相與何相都在,還輪不到程子安站出來主持大局。先前在大朝會上所起的爭執,可以窺見一二大周朝堂議的作風,程子安只能站出來立下規矩,免得最後吵得唾沫橫飛,卻一事無成。

聖上瞬時輕松不少,程子安的話,讓炒成一鍋粥的朝堂,得以沉澱清晰,他很是滿意地點頭,先指了王相:“王相,就從你處開始。”

王相有自己的考量,行事謹慎,此事甚是重大,想要由聖上拿出決斷,做錯了決斷,無需背負罵名責罰。

被聖上點名,王相無法,只能斟酌著道:“臣主張合議,南夷所求無非是錢糧,打仗所需的錢糧,遠比南夷所求多,不若將這部分的錢糧,尋個周全之法賜予南夷,避免雙方的損失,百姓無需流離失所,將士無需犧牲,大周的疆土得以保全。”

聖上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待王相說完,繼續看向了下一人:“老三,你來說。”

端郡王極力主張與南夷打仗,如今可不是吵架的時候,需要拿出本事,真正提出行之有效的主張。

為何會堅持與南夷打下去,端郡王所想,不過是大周天下屬於周氏,大周被欺負了,那還了得!

打,必須打回去,方能挽回大周的顏面!

至於打仗的損失,端郡王從未考慮過,征兵征兵糧,讓兵將自行籌措,有何困難之處?

端郡王頓時豪情萬丈,慷慨道:“阿爹,我當是主張與南夷戰到底!南夷這群南蠻子,竟然敢侵犯我大周河山,孰可忍孰不可忍!打仗的錢糧從何而來,在坐的諸位責無旁貸,天下的百姓自是如此,他們生為大周人,在大周遭遇外敵入侵時,如何能置身事外?壯年的兒郎只當沖鋒陷陣,百姓出錢出糧,一同共度眼前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