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184 一百八十四章

◎無◎

此次程子安與程箴離開京城, 一去就是一年多,在大周沿海之地奔波輾轉,途中急信回京安排處理戶部的差使。

方寅在程子安的鍛煉下, 足足瘦了一大圈, 不過人完全脫胎換骨,真正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官員。

京城的這一年多時光, 變化巨大。

朝臣官員的不斷被抄家, 砍頭, 連王相等人都心驚擔顫,生怕大周會因此亂了。

大周並未亂,反而變得生機勃勃。

漕幫倒了,夏糧有條不紊運送,燕州府一下變得熱鬧起來, 連帶著離得近的京城,海貨番貨,南夷的各式新奇果子菜蔬,源源不斷送進了鋪子。

往年京城也有海貨番邦南夷的貨物, 只是價錢昂貴,尤其是南夷新奇的果子, 只有皇宮以及權貴家中才能吃得起, 還不新鮮。

今年卻不一樣,因為貨物多了,價錢隨之也降了下來。甚至普通尋常百姓家, 偶爾也能買得起鋪子裏售賣的南夷鮮果蔬。

這些貨物都是通過海道運輸, 海運開張之後, 帶來的巨大改變。

首先, 百姓不關心誰被抄家滅口, 誰升了官,他們看到官員被砍頭,在忙著種地糊口的閑暇之余,高興地談論幾聲而已。

商戶們會關心一二,畢竟商離不開官,但他們更關心究竟能否賺到銀子。

大周天下,官紳階層只占了一成左右,九成都是平民百姓,王相他們以為的會亂,實則是對自己階層的高估,把他們看得太過重要。

商戶的消息向來最為靈通,程子安一行出京,他們就聞風而動跟了去。

燕州府的碼頭,當年乃是出海打漁的小船隨意停靠,久而久之發展起來的碼頭。

要停靠大海船,碼頭的停船規模,周圍的庫房等都不夠用。

燕州府是漕幫的老巢,程子安沒功夫與漕幫留下來的殘余勢力勾心鬥角,他差點沒將聖上的旨意張貼在了腦門上,官府聽話得很,他還特意調動一隊廂兵壯聲勢。

漕幫殘余勢力龜縮著不敢出頭,程子安的差使進行得很是順當,將建造碼頭等事情,放給了商戶們,當地的官府,朝廷戶部,以及商戶三方簽訂了合議,約定了海運碼頭的規模,工期,如何收費,收費年限等內容。

程子安他們選碼頭等,從未藏著掖著不說,反而還聲勢浩大。

漕幫在觀望的這群人一看,頓時傻了眼。

燕州府的碼頭以前哪有這等規模,這是海運要取代陸運了!而且他們發現,原先漕運那群行船的船工們,為了養家糊口,跑去海商處找差使做,苦力們也幹勁十足,建造碼頭等需要力工,建成之後,碼頭卸貨裝貨照樣需要他們。

漕幫本來還想憋著勁,要在運送漕糧上發難。這下他們急了,無需程子安開口,漕幫中機靈之人,主動找到了程子安,以原先漕運銀一半的錢,攬夏糧運送的差使。

程子安不費吹飛之力解決了夏糧運輸,待燕州府碼頭的事情完成之後,累積了經驗,在其余州府就順當多了。

走這一趟,除了徹底解決了漕幫殘余勢力的問題,打通了海道,促進了造船的發展,還大致摸清了各州府的實際現狀。

大周地大物博,物產豐茂。各州府都有自己的物產,比如靠海的州府有各種海味,炎熱之地的果蔬種類繁多,嚴寒之地厚皮毛的禽畜類則要多些。

眼下大周的交通不變,也有商戶在兩地之間來回做買賣,運力成本昂貴不說,路上的損耗也大。

一地若要發展,首先得交通便利,在後世已經成了共識。

大周不一樣,官員們的權利小,政績考核中並沒有這一項,官員更不會主動去做。

程子安一路走過去,不斷與程箴商議,找出適合大周的革新之路。

讓大周疆土七成的交通變得順暢,大周的情形就會好很多。

炎熱之地的果蔬可以同寒冷之地的肉食類互相交換,兩者都是人身體所需,可以彌補一部分糧食缺乏帶來的不足。

官府在這裏面就至關重要,首先得在各個關口,收稅方面做出革新。

人力不值錢,商戶最主要的支出,還是繳納的過關稅銀,以及給官員們的孝敬。

要是取消對菜蔬糧食,肉食,百姓生活所需針線等的過關稅,菜蔬肉食等價錢,自然而然會隨之降低。

程子安在深秋時回到了京城,騾車一進宮門,就看到許侍中等在那裏,將他請進了承慶殿。

聖上如以前那樣,面帶笑意坐在禦案後,程子安上前見禮,順帶打量過去,見他紅光滿面,暗戳戳先罵了句。

皇帝老兒還真是,真是閑能養身,越活越年輕了。

聖上擡手,笑呵呵道:“坐吧,趕路可辛苦了?”

程子安謝了恩,說是辛苦,聖上愣了下,不由得翻了個白眼。

他就多余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