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156 一百五十六章

◎無◎

程子安在折子中, 從雲州府前去吉州,一路所見所聞,昌縣盛縣平康縣幾個縣城的具體情形, 西路兵的平叛, 官府的所作所為,做了如實相近的描述。

吉州府的下雪量, 比不過雲州府的大, 損失嚴重。

為何吉州府的百姓會亂?

一是因著百姓基本上沒有抵禦災害的能力, 屋漏家中米缸無存糧,體弱多病,在惡劣的氣候中難以生存。

二是官府的盤剝與缺位,此點是最主要的緣由,根本所在。

為何官員會視而不見, 會如此大膽妄為,明目張膽各種攤派,橫征暴斂?

一是‘與讀書人共治天下’,對讀書人士紳的太過重視與依賴。

二是律法對官員的保護。

三是律法形同於虛設, 百姓受到欺壓無處聲張,久而久之, 百姓怨聲再造。

最後, 則是大周整體的糧食收成過低,土地所產的糧食,無法自給自足。

民以食為天, 百姓吃不飽, 要承擔各種賦稅, 徭役。

官府官員所負責的差使, 太過簡單, 且繁瑣低下。

讀書,教化,征收賦稅,只要識字,照本宣科,聽令行事,便能做好這幾件差使。

若大周的官員都能照本宣科聽令行事,大周的吏治,將會呈現出前所未有清廉的盛況。

無論是罷官貶謫,改派另外的官員前去,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

當然,程子安折子中所指出的種種現狀,並非無的放矢。

雲州府的種種現狀表明,用律法來約束,形成良好的官商,官民關系,比起靠“德”服人,官員高高在上的威懾,要更為有用。

樸實冷靜的用詞,看到聖上的眼裏,心中,如利刃,刀刀見血。

聖上心裏其實有數,但從未有人敢提出來,他自己也不太敢面對。

改朝換代,莫不是因為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而起。

一個王朝,少則三五十年,多則一兩百年,差不多都到了盡頭。

大周從立國之初,已百年有余。

士紳不變,積累下來的沉疴,如派雲州府前去吉州府賑災,好比是拆東墻補西墻。

若是其他州府遭災,如雲州府程子安這般的官員,遠水救不了近火呢?

為了周氏天下,大周必須變革。

如何變?

若是失敗,大周可會就此亡在他之手?

有何人能肩負起這個重任,力挽大周看似一片太平,實則已經千瘡百孔的江山?

雲州府。

臨近新年時又下了一場雪,萬幸這次的雪下得不大,不過對於百姓來說,仍然是雪上加霜。

府衙再次妥善安排,保證百姓有屋避寒,一日三餐不敢保證,至少他們不會斷了炊。

程子安盤算了下,來年開春要耕種的種子必須保存,勻給吉州府的芋頭種,收留前來雲州府逃難的吉州府百姓,支起粥棚施粥,府衙已經一窮二白,老鼠進去都會餓死。

辛辛苦苦好幾年,一下就被打回了原形。

程子安盤算著府衙的賬目,所有的希望,落在了來年的天公作美,以及即將啟動的織造城上。

織造城的開啟,除了能培養匠人,償還欠布商的布料,還能解決一部分用工問題。

程箴在大年二十七這天,終於回到了雲州府。

府學已經開始旬休,崔素娘閑下來很不習慣,聽到程箴進城,她早早立在廊檐下候著。

程子安從前衙回來,見崔素娘眼睛一亮,接著淡了下去,不禁怪叫道:“阿娘,我就這般不受待見?”

崔素娘笑罵道:“你少作怪,我天天見你,哪就不待見你了?”

程子安呵呵,故意轉回身,喊道:“阿爹!”

崔素娘立馬踮起腳尖打量,“在哪呢?人呢?”

程子安哈哈笑,崔素娘知道他在誆她,頓時不悅道:“你真是閑得很,快回你的衙門去!”

衙門已經封筆,程子安先前出去街頭巷尾走動了一圈,看看百姓民生。

置辦得起年貨的百姓,早已置辦好,置辦不起的百姓,寒冬臘月的天氣,留在家中不願意出門。

防火防盜,差役們老老實實在巡邏,程子安遇到了他們,還自掏腰包,請他們吃了碗熱乎乎的餛飩,以表示他這個上峰的關心。

程子安也冷,指著自己的靴子道:“阿娘,我的靴子破了,裏面進了雪水,腳冷得很。”

崔素娘馬上看向了程子安的腳,道:“快進屋來,脫了讓我瞧瞧。”

程子安並未撒謊,穿了一個冬季的鹿皮靴,靴底已經快磨穿,走路打滑不提,踩到雪中,羅襪已經濕了大半。

崔素娘提著他的靴子,歉意地道:“阿娘忙,竟敢忽略了,過年時都沒給你做一身新衣衫。我讓秦嬸去鋪子裏,給你再買一身新衫回來。”

程子安道:“我平時都穿官服,就這麽幾天,我穿舊衫還舒服些,就買一雙靴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