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145 一百四十五章

◎無◎

芋頭與小麥先收割了十畝地, 芋頭能當場稱重,小麥則要等到脫粒,曬幹等之後才能稱量。

所幸天氣算好, 小麥很快就能出來結果。

至於芋頭, 平均畝產在八百零九斤,程子安除掉九斤泥土, 算成了八百斤。

八百斤的畝產, 是雲州府最高畝產量的兩倍有余, 百姓們能得這個收成,都開心不已。

程子安與他們一同歡呼,內心卻很惆悵。

因為芋頭儲存不易,先前發現撒一層細沙的存儲方式,依然會腐爛一成左右。

種植芋頭, 比起小麥需要更多的肥料,水,芋頭種。

肥料是糞肥,成本不計, 人力也不計在內,單獨算芋頭種, 與腐爛的一成加起來, 至少要去掉三成。

且挖芋頭時,哪怕再小心,難免會破皮, 或者挖爛, 這裏還要加不到一成的損耗。

這不到一成的芋頭, 一般挖回來之後, 留作主食吃掉, 或者拿去變賣掉,勉強能不算在損失之內。

但總體上來說,除掉七七八八,實際上能供給百姓當糧食的部分,只有五百斤左右。

五百斤聽起來很多,其實不盡然。

因為百姓能耕種的土地,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一戶人家兩畝地,分一畝出來種芋頭,種小麥的地就剩下了一畝。

一畝地的小麥,祖墳開裂,老天特別眷顧,一畝地的畝產四百斤頂天了。

灘塗或者溝渠邊栽種一些芋頭收成要差些,畝產大概在六百斤左右。

如灘塗溝渠等地方,每戶平均下來,差不多半分地,收成大概在三四十斤左右。

小麥的平均畝產數據出來了,在三百六十斤,對於在雲州府歷年收成來說,不算低。

這樣一來,兩畝地的所有糧食產量,滿打滿算九百斤。

一個幹活種地的成年漢子,一天至少要吃兩斤主食,勉強能湊個飽腹。

兩畝地,以現在的生產力,至少需要三個成年漢子,起早貪黑,翻地,除草,施肥,澆水。

在耕種與收成的時候,付出的勞力與體力則要加倍。

糧食夠吃嗎?

至於吃肉,蛋等填補,增加營養,就更加扯淡了。

養豬需要糧食,只吃草的豬,可長不肥,一年到頭下來,能長到一百斤左右,就算厲害了。

豬仔要錢,許多人家,連買豬仔的錢都拿不出來。至於養母豬,又是何不食肉糜的想法。

養雞鴨好一些,需要的糧食少點。不過雞鴨下的蛋,百姓要留起來,拿去賣了換取針線布料,油鹽,人情世故往來等等花銷。

這一切的計算,都還是在未交賦稅的前提下。

程子安在村子裏呆了五天,在小麥數量出來之後,打算次日回府城。

村子裏的百姓們,在老方的安排下,當晚趁著月明,每家每戶拿出一道飯食,搬了桌椅到村頭的空地上,請程子安與莫柱子一同用飯。

老方與村裏的老者,堅持將程子安請到了主座上,連莫柱子,都被他們熱情安排在了程子安的左下首。

老方不知從何處拿了一壇濁酒,倒在缺了口的陶碗裏,皸裂幹枯的手端到程子安面前,眼紅紅道:“我們窮,拿不出什麽好東西招待程知府。程知府向來不吃我們的飯,怕我們自己吃不飽。程知府,你是我們牛頭村的救命恩人,再世父母,這碗酒,程知府一定要接受,這是我們所有人湊錢買的酒,這碗酒,比不過你對我們的恩,我們能還一點,是一點!”

老者與其他村民,皆感激地望著程子安,勸他一定要接受這份好意。

莫柱子知道程子安從不吃酒,頓時有些急了,想要起身替他解釋。

程子安給了他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雙手接過了酒,對著所有眼含期盼的村民,朗聲道:“我只做了該做之事,朝廷給了我俸祿,你們無需感激我。不過,我今晚不是什麽知府,就是在老方家走動的朋友,承蒙諸位厚愛,一起熱情來招待我,這碗酒,我幹了!”

濁酒酸,還有些澀口,程子安一口氣將陶碗裏的酒一飲而盡,舉起碗對著大家,道:“我幹了,諸位辛苦了一天,明早還要早起下地幹活,快些坐著用飯吧!”

老方與老者見程子安發了話,跟著招呼大家落座,道:“程知府說得是,大家都餓了,快吃,快吃!”

桌上幾道葷菜,一碗燉雞,一碗芋頭蒸肥肉,一碗肉沫炒腌菜,一碗蒸蛋,都擺在了程子安的面前。

村子裏的百姓買不起香料等佐料,在地裏拔了些蔥蒜加進去,按照他們的習慣,菜都做得很鹹便於配主食,滋味絕對算不上好。

程子安對於他們的勸酒,夾菜,來者不拒,喝了半壇酒,吃完了一碗堆得冒尖的肉菜蛋。

松蠟火把熊熊燃燒,月亮的清輝灑脫人間,夜風輕拂,吹來田間地頭收獲之後,特有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