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141 一百四十一章

◎無◎

許侍中一直托著緙絲, 偷覷著聖上臉上不斷變幻的神色。

蹙眉,發愣,欣喜, 最後放下折子, 整個人面上去看不出任何的神色,但他的雙手隨意搭在身前, 靠在椅背上, 說話時, 最後一個字聲音,總是要往上挑些許。

伺候聖上多年的許侍中清楚,此時的聖上,心情極好。

“咦,雲州府能織出如此精美的布料, 確實難得。”

能得聖上一句誇贊不易,何況皇家如聖上的衣衫,皆由江南上貢質地最精良,最時興的布料, 提花布料並不鮮見。

江南的紡織刺繡向來聞名,在前朝前前朝都已經被選為皇商, 到了大周一樣, 皇商雖變了姓氏,但始終來自江南。

雲州府這些年,休說紡織, 連蠶桑都不見蹤影, 百姓種些苧麻, 用粗麻織些布, 麻布又硬又粗, 既不暖和又不涼快,日子稍微過得去的人家,只用這種麻拿來做麻袋。

聖上見到雲州府呈上來的緙絲,止不住地欣喜。

再拿起程子安的折子細看,上面列明了五年,十年的景象。

這些並非空口白牙,每一樣都有相對應具體,切實可行的舉措。

想到萬裏江山如畫,聖上就忍不住開懷大笑。

這些,都是屬於他,屬於他周氏的子孫後代!

只想到戶部,想到幾個兒子,聖上臉上的笑淡了下去,戾氣橫生,厲聲道:“去將老大他們幾個都叫來!”

許侍中躬身應是,前去傳了旨意。

很快,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三人前後腳來到了承慶殿,幾人互相不搭理,上前見禮請安。

聖上眼神冰冷,在幾個兒子聖上掃過,道:“你們幾人各自在戶部,工部,吏部歷練,練了這些年,可有學到什麽?”

幾人被突然問起了差使,皆一臉的莫名其妙。

聖上見他們沒人上前回答,一拍案幾,厲聲道:“問你們的話,都耳聾了?”

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忙躬身上前,撿了喜慶的事情回答。

聖上呵呵:“工部的河道河工,究竟是如何一回事,老大,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戶部的賦稅錢糧,現在是入了庫,賬面上的銀兩,那是因著還未算支出的部分,老二,你也敢將這個數額拿來糊弄你老子!吏部的官員政績考評,官員派職,調任升遷,皆有跡可循。老三,你真是當大周是你的皇子府,隨意安插人手,還是你太過愚蠢,看不出這裏面的貓膩?”

三位皇子被罵得大氣都不敢出,聖上看著幾人,心裏怒火直冒,將幾人痛罵了一場後,揚手道:“滾滾滾,休要在眼前,惹得老子生氣!”

突然被罵了一場,幾個皇子走出大殿後還沒回過神,他們互望一眼,倒是沒再起眉眼官司。

都挨了臭罵,就不存在有人在背後告狀的事情。

不過三人還是如以前那樣,互不理睬,加快腳步往外走。

到了大殿門邊,三人一起小跑起來,搶著走到最前。

三人年紀相近,都是同一年出身,甚至二皇子比大皇子只小十余日。

立嫡立長,三人皆非嫡出,長也長不到何處去。

各自生母都被封為了妃,不分高低,誰見誰都不服。

幸好承慶殿的大門寬敞,三個身形壯碩的兄弟,能並排走出大門。

雲州府。

一場秋雨一層涼,雲州府是一場秋雨後,直接入了冬。

程子安早上起來,坐在炕上發呆,看到莫柱子拿著厚夾襖進屋,肩上沾了雨絲,問道:“外面下雨了?”

莫柱子放下夾襖,答道:“半夜開始下了雨,外面冷得很,娘子趕著去學堂上課,將衣衫拿給了小的,讓小的記得提醒少爺穿上。”

程子安忙秋收,種大棚芋頭,陀螺般打轉,這兩天剛剛閑一些,夜裏難得好眠,連雨打在瓦片上都沒聽見。

秋收總是令人欣喜,不過雲州府的糧食缺口並未得到緩解。

尤其是程子安報以厚望的芋頭,令他既欣喜,又憂慮。

欣喜的是,各縣的芋頭,畝產平均皆在八百五十斤以上,最高達到了九百斤。

但是,老方他們去年種植芋頭,去年收成在八百多斤,今年有了經驗,伺候得更好,最後的收成,只有七百斤出頭。

程子安得出了一個結論,要不是芋頭的品種必須換,要不就是土地不行了,要輪換著種,不然這些地就廢掉了。

老方種了多年的地,對土地了若指掌,摸到結塊的土壤,就憂心忡忡對程子安說過:“程知府,老兒擔心,這塊地明年再也沒辦法種芋頭了,得養一養,待養活之後,再栽種。”

小麥的產量在三百五十斤左右,算得上近十年來雲州府的最高產量。

比起芋頭來,小麥的產量實在不值得一提。

但小麥易儲存,與黍米小米大米一樣,是上千百年來,百姓吃慣了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