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蕭景曜帶來的研究員們都是有點子能耐在身上的, 全都是從公孫覃手中搶過來的優秀苗子,研究進度本來就差最後一截,到了閔州後, 蕭景曜全力支持他們做研究,材料資金人手缺什麽給什麽,順便還幫他們將一些不必要的交際都擋在研究院的大門之外。

反正研究院離總督府很近, 要是鬧出來的動靜太大讓總督府那邊注意到了……

抄家總督的死亡凝視.jpg

是以不管是什麽來頭,要和研究院的人談合作, 都老實得很。畢竟不管他們的靠山到底有多硬,都不可能硬過蕭景曜的靠山。

誰不知道這位和還未登基前的永嘉帝交情極好, 永嘉帝還是太子時, 正寧帝讓他監國時, 他都要把蕭景曜拉過去當幫手的那種。

和蕭景曜拼靠山硬?趕緊晃晃腦子, 聽聽裏面是不是都是水的聲音?

蕭景曜也不意外紡織機會如此受歡迎。閔州本地的紡織業也算發達, 有許多織布坊和染坊, 隔壁的江浙一帶更是布坊遍地,綾羅綢緞, 各色布料應有盡有, 只有顧客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賣不了的。福安港口又是商賈間的熱門話題,最初出海的那一批海貿商船已經回航,停靠在福安港口時,碼頭上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們從船上搬下了多少好東西。

別的不說,單是那一箱又一箱的香料,都是價格不菲, 有的香料更是價值千金,單就這幾箱香料擺出來, 就能抵一個中等豪富之家所有的家底。

商賈們消息最是精通,各家商船出海時帶了什麽東西,各自當家的心裏都有數。再把這利潤一算……好家夥,怪不得當初四大家冒著抄家殺頭的危險都要幹海上走私這事兒,他們要是有門路,肯定也受不了這個誘惑!

感謝總督大人,一力主張開海禁,讓他們吃上了最肥的肉!

雖然交給朝廷的關稅有點多,但和這次出海帶來的巨大利潤相比,那稅交得可太值了!

出海這事兒還得感謝一下四大家。他們先前搞走私,壟斷了海上貿易這條發財路,來錢這麽快,對海外貿易肯定也極受重視,商船的路線,要走多遠,到哪兒靠岸添補給,各地都有什麽掙錢的東西,以及什麽東西最緊俏,一般賣的什麽價格,各國哪些商販可以合作,有什麽騙人的套路……如此種種,細節到具體某個攤位某個鋪面,四大家負責海上貿易這塊的人都認認真真寫了冊子,全都是賺錢的經驗。

這本冊子,最後當然落到了蕭景曜手上。

蕭景曜一看就樂了,這不就是一本《出海貿易指南》嗎?蕭景曜當即就將這本冊子拿過來,讓人私下去印刷廠將它刊印許多冊。等到開海禁之後,大大小小的商賈們揮舞著銀票爭著搶著要出海,蕭景曜讓人嘩啦啦在碼頭門口擺了個攤,賣的就是這份四大家精心整理的《海外貿易須知》小冊子。

薄薄一本,一口價五十兩,直接把“我就是要宰冤大頭”幾個大字刻在臉上了。

剛剛才被割了一茬的商賈們:“……”

這位總督大人,當真是看到黃土地都能搜刮掉一層地皮。

到底誰才是經商的?

蕭景曜表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麽?是信息差!有了這份《海外貿易須知》,得給商賈們省多少麻煩,避開多少坑。隨隨便便避開一個坑都不止這個數。五十兩已經是友情價了。總比他們自己稀裏糊塗跑去交學費!

商賈們能有什麽辦法?先前幾百萬兩銀子都掏了,難不成還舍不得這五十兩銀子不成?

就是掏銀子的時候難免憋屈。他們精明了大半輩子,這會兒要主動挨宰,怎麽能不難受呢?

結果蕭景曜轉手就把賣《海外貿易須知》小冊子得來的銀兩以他們的名義修繕了好幾個社學。

商賈們:“……”

總督大人的手段真是一套又一套。但不得不說,他們心裏舒坦多了。自己揚名和官府幫他們揚名,能一樣嗎?

早知道就多買一些了,湊筆大數目才能拿得出手啊。

也有眼光更長遠的人想到了辦書院。江南文風興盛,那是因為江南百姓生活好,有錢的商賈也多,江南富庶了上千年,有底蘊,重文教,不知建了多少個書院。家裏有錢送孩子念書的人家多,書院多,夫子同樣滿腹經綸,甚至有官員致仕後,自己開辦書院收學生講課。這樣優越的條件,江南怎麽可能不出才子?

讀書人多,也就意味著當官的多。老鄉提攜老鄉,致仕回鄉後又培養新的江南人才,繼續讓江南新秀步入官場,成為統治階級。江南官員在朝中占比份額可比窮苦地方高得多。

閔州先前不是不重文教,但那時候閔州倭匪猖獗,臨海百姓忙著抗倭,保衛家園,命不保夕,誰還能再分出心思讓孩子去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