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陣四境,擒賊擒王

“主公,沅溪縣人心未附,本就不值得冒險去救,屬下有一計獻上,可不費吹灰之力,破得梅花軍陣,為主公再添一員大將。”

原秋此人,品德上面,雖然是不怎麽行,才學方面,的確是沒得挑。

這位為求保命,投靠陳平以來,的確是盡心盡力,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把興慶府各行各業,全都規範整頓得井井有條。

以旁人的眼光來看,就是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薩心腸,很好的貫徹了陳平的一些構想。

並且,原秋比那些從興慶府提拔起來的寒門書生更大膽十倍,施政之時,仗著胡勇新練出來的陷陣新軍,那是百無禁忌,頗有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在裏面。

當然,手段只是方法,目標其實是太平。

陳平對他最是感到滿意的是,這家夥手段狠毒,辦事老辣的同時,竟然還沒忘了幫自己這位興慶府大將軍揚名。

說白了,原秋的名聲在興慶府城算是稀爛,很多人都偷偷的說,這家夥就是一條惡狗。

但是,陳平的名聲,卻是絕對的光明。

走到街上,都有百姓痛哭流涕,感恩戴德的前來拜見。

能做到這一點,就很難能可貴了。

有時候陳平就會想。

假如那位北周十三皇子沒有遇到自己,不曾在得到滄龍印的前一天,被斬殺在幽山深谷這中……

待他起勢之後,很可能真的憑借著手下的文臣武將,把江南八府十一郡搞得兵無戰心,家國之念淡薄。

還真有可能被北周大軍一鼓而下。

投降的絕對比戰死的,要多上十倍不止。

所以,盡管現在陳平憑借著滄龍印,憑借著數戰皆勝的名聲,吸引了一些落魄文人前來投靠,其中也不乏有幾位真才實幹的厲害文士,但陳平還是比較喜歡原秋的行事方式。

此次主動出擊,主打的就是一個侵略如火,以快打快,打掉東木軍三路兵馬的瘋狂氣焰,必然不能堂堂正正的大軍交鋒,陳平就把這位帶在了身邊,隨時問計。

“原先生有何計策,盡管講來,若是能破得此陣,算你一功。”

透過薄霧,陳平以飛在天空上的小青鳥目光,看到沅溪縣的城池影子的時候,陳平揮了揮手,五千騎停了下來。

借助小青鳥的獨特視角,他看到了,此時清江蜿蜒,田野蔥綠,一片平闊原野之上,正有著黑壓壓的軍陣,以及沅溪城內慌亂失措、喧鬧不休的情景。

這時,探馬回報。

一員騎兵,身著皮甲,身上插著兩支箭矢,疾馳而來,見著騎陣,連忙滾落下馬,拜伏在地,“將軍,小的已經探明,白梅將梅羽已然試探性攻過一次城,差點就已破城。

還有,沅溪縣尉方繼領八百騎出城邀戰,梅羽單騎出陣,交手不過一合,刺死方繼,破八百騎。聽說,逃入城中之人,只余五百……”

難怪,城內人心惶惶,竟然連戰意都沒有了。

但是,剛剛從小青鳥的視線中可以看出,城內至少還有著三千到五千著甲士卒,其余民夫丁壯不計其數。

沅溪縣的兵力,其實並不弱,如果死志守城的話,面對東木軍攻擊,阻擋個兩三日一點問題也沒有。

“我可記得,當初興慶府吳同知頒下緝盜文書,沅溪縣還曾經響應,那次,我經過此縣之時,此城兵馬也算精銳。”

陳平想起當日自己帶著花臉兒經過此地,不但遇到春水劍派趙老倌兒攻擊,事後,更是滿城江湖人士以及城內兵丁圍殺,好不容易殺了不少人,才沖出城去,投宿荒野。

由此可見,沅溪縣令的思想傾向很成問題。

“沒錯,沅溪縣令趙士誠心向北周,早就與北周十三皇子眉來眼去,不但是他,城內三家大戶,兩家商行,全都與趙家聯通一氣。

他們不願投靠東木軍,是因為看穿了東王公此人,不管再怎麽兵雄勢大,總是脫不了流寇裹挾那一套,並非明主,很難成事,一旦占了此城,身家性命難保,因此,必然會拼死反抗。”

原秋侃侃而談,停了停又道:“趙士誠此人才學還是有的,尤其擅長吟詩作對……不過,此人有些看不起江湖草莽之輩,還是忽略了清水幫那些討生活的苦力漢子。”

“怎麽說?”

陳平來興趣了。

“清水幫雖然沒甚高手,幫主和副幫主都只是堪堪練到開奇經三四脈,但是,這個幫會卻是人員眾多,頗有一些對官府不滿的江湖人士藏身其中,如今東木軍攻城,他們就是最大的隱患。”

“你的意思是?”

“主公派了混元武館衛遲接管沅溪兵馬,事實上,他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一到沅溪縣,就被控制了起來,雖然未曾被殺,卻也寸步難行。不過,前兩日此人曾經傳信過來,說是已然掌控城北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