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新一代上帝之鞭

楊大使都這麽辛苦了,大家當然要體諒他的難處。

所以……

都散了吧!

就像楊大使說的,給這些公侯們抱不平,你們配嗎?

或者也可以說……

你們賤嗎?

“的確很賤啊。

自古以來這種很賤的行為還很普遍。

一群底層搬磚的為億萬富豪們被抓抱不平,一群平民百姓為權貴們受點委屈抱不平,一群被統治的為統治階級抱不平,還有一群奴才為主子們抱不平,仿佛感同身受一樣,卻絲毫不想想你們配嗎?”

楊豐看著被他忽悠散了的士兵們感慨著。

這些士兵當然也是各回各家。

不過他給他們做出承諾,接下來朝廷肯定要裁撤部分北方衛所。

這是必然的。

隨著蒙古臣服,明朝北方邊防體系的最主要敵人已經不存在,為此而設立的數十萬軍戶也已經失去了作戰對象,而養他們要耗費朝廷巨額的財政。軍戶也不是真不用朝廷養,否則朱元璋也不用每年向九邊運輸大量的軍糧,光他們的裝備維護,訓練,馬匹,軍服,還有衛所體系下的各級官吏,全都是要朝廷掏錢。大規模火器化以後,光每年訓練費用就是一筆可以說巨款,所以北方軍戶必然要進行裁撤。

但是……

只是裁撤精簡。

在北方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依然是必不可少。

畢竟蒙古也罷,兀者也罷,這些統統都只是暫時臣服而已。

以後但凡有機會,他們還是要搞事情的。

在楊豐的計劃中,像會寧,燕然還有瀚海三都司不但不能削減,還得增加衛所數量,就像燕然和瀚海,最少也都三個衛,不過不是像內地軍戶這種世代駐防,而是和鯨海這些衛一樣輪值。

但這樣就得讓他們在當地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所以還得配套開發。

至於西域四都司,這個他之前已經和朱棣設計好了。

依然是那個武裝屯墾公司模式。

這些地方和漠北兩都司不同,漠北是真沒太大值得開發的,也無法持續不斷移民,而西域四都司就算把目前大明所有人口,全都遷移過去也能夠容納。所以對這四都司得持續不斷甚至世世代代不斷移民,這樣想讓內地百姓萬裏遠行,就必須采取武裝屯墾模式。軍戶制度並不合理,而且受朝廷限制,但商業武裝屯墾,那就完全沒有任何限制了,畢竟在那裏做事還是要黑一些。

至於像河南,北平,陜西,尤其是宣大,大寧,遼東這些地方的衛所可以大量削減。

恢復民籍。

衛所田產直接分給他們。

實際上他們也不是說真就非得回南方,這些衛所軍戶還有不少本身就是北方人,只要分了田地,不用每年交近半產量給衛所,那他們也一樣能豐衣足食。再說現在他們就算想回南方,南方也沒那麽多土地,他們北遷的很多都快三十年了,這麽長時間他們的原籍早就出生大量人口,已經不是他們北上時候。他們已經在北方近三十年了,建立起了一起,南方早就沒他們的家了,絕大多數其實分了地之後也就留下了。

大不了給補貼。

像這種軍戶完全可以給他們按照退役來對待。

給退役金。

給到死為止。

總之二十萬大軍,最終就這樣被楊豐幾句話遣散。

他和小公主緊接著進開封。

周王為首的諸王,都有些黯然地迎接在城門前,小公主向她哥哥侄子們宣讀聖旨,這些藩王們也都紛紛接旨。然後楊豐和小公主在此等待,半個月後,燕遼寧谷四王到達,不過這次都沒帶著大量護衛,只不過多了郭英的棺材。

黃河渡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夕陽下的朱棣,頗有些唏噓地看著面前滔滔黃河。

他旁邊的碼頭上,郭英的棺材正在擡出。

遼王孝心十足的親自擡著他老丈人的棺材,這時候真相已經流出,郭英就是在他苦心勸說下,最終選擇了向大行皇帝證明自己的忠心。而且在武定侯帶動下,還有幾個原本不用追隨大行皇帝的次一級老將,也紛紛選擇追隨大行皇帝。比如袁洪之流,他們是真心的,畢竟附葬孝陵配享太廟這對於他們的子孫後代來說,真的就可以說是加了金身。反正都已經一把年紀,也沒什麽野心,與其老死病榻還不如用這種方式,給子孫換這個富貴榮華的保證書。

這一輪死亡後,剩下還沒死的開國老臣就只有王弼了。

至於他……

他女婿會解決的。

雖然他在安南形同割據,但那只是大明內亂沒結束,一旦內亂結束他就不會有任何機會的。

還有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