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我,大明燕王也!

和通泊。

明軍列陣中。

這裏其實就是科布多河上遊一片濕地。

但已經不是平原。

算是阿爾泰山脈向外擴散部分的丘陵區,就因為是丘陵區,所以融雪匯聚形成濕地,而遠處已經能夠看到雪山,不過距離阿爾泰山脈的主脈還有至少兩百多裏……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古人誠不我欺!”

朱棣看著前方雪山直插雲霄,而陰雲不斷翻湧的壯觀景象感慨著。

所以現代把這句詩翻譯成沙漠積雪明顯是不對的,這分明說的就是雪山高聳,雖然岑參是在輪台,但唐朝的輪台是烏魯木齊。他就是八月底某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站在已經被積雪覆蓋,一片白色的博格達山和天山主脈中間,看著風雪中東歸的朋友,放眼望去高聳的山脈變成接天連地的百丈冰,陰雲壓在上空一片壓抑,然後無限感慨地寫了這首詩。

“的確差個詩人啊!”

楊豐說道。

然後他轉頭看著身後。

後面是無邊無際的旌旗,而獵獵旗幟下是全副武裝的士兵。

兩萬多明軍總共列八個駝城,然後八個駝城列成前二中四後二的三線陣,但前後兩個間距寬,所以實際上是兩個菱陣。

至於騎兵全部收入駝城,在中間四個駝城的中心則是中軍,而朱棣的親衛,作為最精銳的突擊力量分成三隊,朱棣親自帶領一隊,就在前面兩個駝城中間,譚淵和丘福各帶一隊在中間四個駝城間,這其實就是楊豐給他們研究出,最大限度發揮火力優勢的駝城版古斯塔夫,火器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麽?

火力投射。

敵軍攻正面,除非局限於兩個駝城的狹窄正面,否則只要想攻側翼就得面對後面兩個陣型的火力。

想繞向整個三線陣的側翼……

那裏還是要面對三個方陣側翼的火力。

如果全線包圍式進攻,那所有方向上都是這種火力。

如果集中攻擊一個面。

那後面列陣的駝城可以把彈藥和補充兵源源不斷投入一線,只要你打不動想撤退,那麽駝城裏面的騎兵就會殺出,給你最致命一擊。

騎兵攻擊的一個很大缺陷就是在一個攻擊面能投入的兵力有限。

一名騎兵需要的空間,遠遠超過了一名步兵,實際上一個騎兵占據的空間可以塞十個步兵,這種陣型讓敵軍騎兵無論怎麽進攻,事實上都是以一敵十。而且持續進攻後,倒下的馬匹會給後續形成事實上的障礙,所以騎兵進攻步兵,如果不能一次沖擊成功,那最好就是趕緊撤,否則一旦陷入鏖戰就該他們倒黴了。同樣步兵面對騎兵,只要他們沖過來時候穩住不跑,然後硬頂第一波沖擊,基本上也就該反殺騎兵了。

比如嶽家軍這種。

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撼不動就只能無奈地嘆息了。

當然,封建時代,能面對騎兵沖擊不跑的步兵,真的已經是精銳中的精銳了,通常情況都是騎兵還沒到跟前就一哄而散了。

甚至都不用到跟前。

比如我大宋的恥辱柱,黃河岸邊被完顏婁室一通戰鼓驚潰的十幾萬開封禁軍。

“多少敵軍?”

朱棣看著走過來的張輔。

他們前方是同樣也已經開始列陣的蒙古騎兵。

後續更多蒙古騎兵還在到達。

因為這裏地形相對復雜,為了確保觀察,一共升起五個熱氣球,張輔的前鋒陣型一個,後面中軍一個,然後左右各一個,後面一個,不過中軍不是觀察,而是發令的。

“正面不超過兩萬,左右兩翼各有萬騎,後方至今沒發現,若敵軍後續沒有更多騎兵趕到,那麽就是四萬騎兵,若他們還有分兵走南路抄我們的後路,那最多也就是兩萬,整個瓦剌和額勒伯克汗廷,此番也就湊起六萬騎兵而已。”

張輔說道。

“也就這些了。

說到底額勒伯克不過是條喪家犬而已,給面子尊一聲大汗,不給面子就是個來要飯的。

他是不是被滅,關其他部落什麽事?

遊牧民,這裏不行大不了趕著牲畜去別的地方。”

楊豐說道。

這也是事實。

西蒙古又不是說額勒伯克過來一聲令下,所有部落立刻忠勇無比,紛紛就夜以繼日地趕來勤王。

大汗?

大汗算個鳥啊!

之前就已經殺了兩個大汗了。

他那個大汗的旗號,在這裏號召力有限,瓦剌跟著他,其實也是為了借他的旗號擴張,有他這個旗號,東部逃難來的部落就可以加入,比如杜爾伯特,和碩特這些,但需要時候弄死大汗也毫無心理負擔。

他原本歷史上本來就是被烏齊格哈什哈殺的。

現在能湊這些兵力也算大家給面子了。